道尔智控 > 专业知识 > 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导读智慧交通包括哪些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我的小公主】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分析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最佳答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步以来,我国智能交...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展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智慧交通包括哪些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我的小公主】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分析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步以来,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以应用为主线、以支撑发展为目的,不断跟踪国际前沿,逐步缩小差距”。为了配合未来十年经济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特别是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将发生五大转变。

一是从主要为管理领域服务向主要为普通出行者服务转变;二是从主要为小汽车服务向主要为公共交通服务转变;三是从效率优先原则向效能、安全、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四是从借鉴、跟踪国外先进技术转向自主发展并创新技术;五是发展动力主要由技术引领转向应用和市场两股力量。

王笑京说,下一阶段智能交通系统将主要由移动通信、宽带网、RFID、传感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更符合人的应用需求,可信任程度提高并变得“无处不在”。与之相适应,依托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以双向互动为特征的信息服务运营模式,将催生一批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在全国大规模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为例,短短几年间,就已有20多个省区市正式开通运营。截至今年5月底,相关省区市开通的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超过3000条,用户超过300万,各类服务网点及自助终端达6000个。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薛美根认为,未来智能交通有可能重点满足人们有关安全与应急的需求,而交通信息则会成为人们生活信息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雨雪天气过后哪些路段湿滑需要特别警惕,都可事先通过手机或车载终端告知普通出行者。

同时,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针对个体进行成本核算,建立碳排放、污染物排放、拥堵的成本分担机制,让公平原则在社会交通体系中得到更充分体现。

薛美根认为,公共交通是未来解决交通难题的主要途径,而智能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品质,有助于保持现有乘客群并吸引更多乘客,有助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交通模式的建立。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我的小公主)回答关于“智慧交通包括哪些”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偏爱)解答“智慧交通平台好的有哪些”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智慧交通包括哪些

智慧交通平台好的有哪些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偏爱】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讲解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实时的动态交通管理和流量监控让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成为最佳的城市交通解决办法。

“智能交通是一个国情相关性很强的领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说,自上世纪80年代智能交通技术起步以来,各国政府和专家都根据本国国情在美国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着本土化探索。

比如,北京市道路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基本形成了环形加放射式的道路网络。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智能化道路交通指挥管理系统、动物园公交枢纽运营管理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全市统一的高速公路信息中心、自主研发了浮动车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开通了市政交通RFID/xinpin/yikatong/' target='_blank'>一卡通系统以及长途客运站的联网售票系统、出租车安防监控中心、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GPS监控系统。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信息通信处科技办主任王世华说:根据统计,智能交通管理全面应用以来,北京市路网综合通行效力提高15%,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连续十年下降,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系统应用在维护城市交通正常运行、应对雨雪雾等极端恶劣天气和奥运会、建国60周年大庆等重大交通保卫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继北京之后,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杭州等众多大城市都已相继打造出智能交通系统,缓解交通压力。中国智能交通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约晚十年,一直从事物联网研究的国联证券分析师郝杰介绍说,“据有关方面测算,今年中国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100亿元,每年的增长幅度至少能达到30%左右。”

智能交通的发展对拉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偏爱)分析关于“智慧交通平台好的有哪些”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安分°Moon)分析“智慧交通平台好的有哪些”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智慧交通平台好的有哪些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安分°Moon】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详解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智慧交通是在整个交通运输领域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舒适的运行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一. 智慧交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

1. 国家释放的政策红利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多年来,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行业的发展。2000年, 科技 部会同国家计委、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相关部门,专门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研究中国智能运输系统的发展;《信息产业 科技 发展“十一五”规划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将“智能交通系统”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在国家八部委起草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 健康 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智能交通被列为十大领域智慧工程建设之一;2014年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中所做的报告《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则提出将“四个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作为今后和当前一段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主旋律;杨部长则在201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两次提到 “以智慧交通为主战场”。

交通运输部近年来高度重视智慧交通发展,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将信息化提升到交通基础设施同等重要地位。智慧交通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是未来交通发展主要趋势之一。

2. 新一代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慧交通提供了强大支撑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交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全面感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的建设状况,同时监控整个交通的运行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数据的价值,盘活现有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评价、决策,服务于交通部门的管理与决策。云计算则为各类交通数据的存储提供了新模式,“交通云”的建立将打破“信息孤岛”,彻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则可以实现信息在各种运输方式间的顺畅传输、交换,从而达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布局及协调、高效运行。

3. 智慧交通是全面深化交通领域改革的重要手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深化贯彻落实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交通部于2015年1月正式出版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对综合交通运输体制、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收费公路体制、现代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当代政府的治理能力已经面临重要挑战, 社会 参与和共治成为必要手段,信息化技术发展则为 社会 参与创造了基础,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智慧交通则成为交通领域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全面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主动顺应新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新趋势的重要手段。

4. 智慧交通是解决现有交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各种交通问题凸现:交通拥堵成为影响大城市居民出行的首要问题,交通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交通问题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14年一季度,全国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0283起,造成10575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2.1亿元。2015年4月荷兰交通导航服务商TomTom发布了全球拥堵城市排名,中国成为拥堵名单中的大户--在全球最拥堵100个城市中,中国大陆有21个城市上榜,其中北京位列全球最拥堵城市第15名。

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据分析,智能化交通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降低20%,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下降30% 70%;可使交通堵塞减少约60%,使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70%,使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 3倍。另一方面,发展智慧交通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以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3% 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由此带来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废气量的减少。据分析, 汽车 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中国发展智慧交通已经成为必然,并且十分紧迫。

二.目前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 探索 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接下来将从应用领域、行业规模和企业分布三方面来阐述我国智慧交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我国智慧交通主要应用在公路交通信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以及城市公交信息化领域。

在公路交通信息化方面。北京实施了“ 科技 奥运”智能交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广州、中山、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杭州等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也各自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公路收费领域中,全国14省市高速公路ETC正式联网运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正逐步展开跨省区的收费系统的建设。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方面。南京市城市智能云交通诱导服务系统通过综合分析人、车、路等交通影响因素,利用各类信息发布手段,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最优路径引导信息和各类实时交通帮助信息服务,为众多出行者优化路径。厦门市智能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则通过检测设备、视频巡逻、电话、微信、微博等多元化渠道采集道路交通信息,通过室外诱导屏、网站、手机等方式及时发布信息。

在城市公交信息化方面。37个城市入选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在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吸引力、调控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出行结构、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 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行业规模来看,2011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52.8亿元,比2010年201.9亿元增长了25.21%,2012年随着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在智能交通行业IT应用投资方面加大了力度,2012年比2011年增长了25.59%,规模达到了317.5亿。2013年受政府投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投资增长至408亿元,增长率则高达28.5%。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到上千亿元,智能交通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轨道。

从企业分布来看,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3S(GPS、GIS、RS)和系统集成环节。近年来的平安城市建设,为道路监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但能够实现系统功能的企业还比较少。尽管国内从事智能交通的企业“鱼龙混杂”,一些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 十三五期间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1. 互联网思维深度渗透融合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将同交通行业深度渗透融合,对相关环节产生深刻变革,并将成为建设智慧交通的提升技术和重要思路。

--大数据思维。将城市非涉密数据有条件地开放,鼓励企业基于开放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出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百姓提供更为智能和便利的交通信息服务。

--用户思维。为使智慧交通中投入的资金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在项目建设中,运用互联网众筹的思想,开展百姓需求调查,了解百姓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将有限的“好钢”(资金)用在“刀刃”上。

--跨界思维。电子商务与智能交通逐步融合,使得人们的出行体验与购物、消费等服务结合在一起。典型案例如中国最大的电商阿里巴巴收购了高德后,将高德的位置服务和出行路径诱导与电商服务进行了集成,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

--免费思维。在盈利方式上,引入互联网思维的盈利思路,创新项目商业运营模式,对于可以市场化的项目加强具体项目的商业运作模式可行性研究,增强项目自身造血功能,使项目建成后能快速持续收回成本;比如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或者短期免费、长期收费,或者对百姓免费、转嫁收费等。

2. 绿色交通成为交通发展新底色

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是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国家层面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开展城市试点等方式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建设。2010年启动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2012年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随后便启动了公交都市建设工作,截至2013年底,37个城市入选公交都市试点城市;201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同年颁布了《关于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组织无锡等10个城市开展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试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随着 科技 技术的不断创新、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绿色交通将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底色,节能减排将成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词。大力发展车联网,提高车辆运行效率;重视智能 汽车 的发展,提升车辆智能化水平,加强车辆的智能化管理;积极采用混合动力 汽车 、替代料车等节能环保型营运车辆;构建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化出行的吸引力;构建绿色交通技术体系,促进客货运输市场的电子化、网络化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技术性节能减排。

3. 新兴技术应用更加普及

“十三五”期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交通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普及。

——物联网:激活智能要素。通过各类传感器、移动终端或电子标签,使信息系统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更加丰富细致,这种感知为人、车、路、货、系统之间的相互识别、互操作或智能控制提供了无限可能。未来,智能公路、智能航道、智能铁路、智能民航、智能车辆、智能货物、智能场站等将快速发展,管理者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场站设备等的技术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掌握。

——云计算、大数据:点亮交通管理智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在百PB级别,存储量预计可达到数十PB。以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为例,目前TOCC共包括6000多项静动态数据、6万多路视频,其静动态数据存储达到20T,每天数据增量达30G左右。面对增长迅速的海量数据,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保障下,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将具备强大的存储能力、快速的计算能力以及科学的分析能力,系统模拟现实世界和预测判断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准确提取出高价值信息,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应需而变的解决方案,交通管理的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合理性将大幅提升。

——移动互联网: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大范围应用,信息服务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信息服务系统与交通要素的信息交互更加频繁,系统对用户的需求跟踪、识别更加及时准确,能够为用户提供交通出行或货物运输的全过程规划、实时导航和票务服务,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和主动推送式服务水平大大改善。

4. 车联网迎来爆发式增长

随着国内 汽车 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我国正在步入 汽车 社会 ,与 汽车 相关的 社会 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 汽车 与道路、 汽车 与环境、 汽车 与能源、 汽车 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表明我国车联网市场蕴含着巨大空间。与此同时,国家政府已经明确相关政策,大力支持车联网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将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十大重点部署领域之一,车联网有关项目已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首期资金投入达百万亿级别。工信部将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全力推进车联网产业全面发展。

然而,由于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安全法规等瓶颈的存在,我国车联网目前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层面对车联网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思维的逐步渗透,车联网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据银河证券预测,在2015年中国车联网用户将渗透到1,000万户,占彼时 汽车 用户总数的将近10%。5年内用户数将达到4,000万户,有望渗透率突破20%。《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则预测,车联网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2020年达到1万亿元。

5. 参与主体趋向多元化

2014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支持 社会 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则提出:完善 社会 资本参与交通建设机制。“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对 社会 资本参与智慧交通的态度日渐明朗,同时随着 “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的技术、思维模式等将逐步渗透到交通行业的各大领域。互联网企业将积极参与到智慧交通建设,用户也将成为智慧交通的重要参与主体,智慧交通建设的主体将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政府。政府要更多地考虑政策创新,考虑政府信息公开,考虑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积极鼓励多方资本进入智慧交通领域,同时通过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推动数据开放等举措,为交通领域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政府还将更多地承担起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制定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等,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管理。

——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地图、导航及交通领域动作频频,阿里投资易图通、全资收购高德,通过支付宝NFC切入公共交通领域;百度收购长地万方,通过与交通管理部门联动盘活大数据,推出CarNet车载设备;腾讯收购科菱航睿、与四维图新合作、推出车联网硬件产品路宝。BAT通过打车、专车软件抢夺移动支付入口,腾讯投资快的打车,阿里巴巴投资滴滴打车,百度投资美国叫车App Uber,“三国鼎立”的局面一直延续到2015年4月1日滴滴、快的合并。互联网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数据沉淀以及成熟的互联网思维,将在智慧交通行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将会对交通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产生重大影响。

——运营商。三大通讯运营商通过和政府合作,依靠政府权威数据后台,具备了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数据资源优势,推出智慧交通APP应用。如在广州市政府主导下,基于“智慧广州”背景,与三大运营商联手合作推出了“行讯通”系列APP,这种以“运营商-政府”为主导的特色应用,很好地共享了各自的优势资源。运营商能够提供快速流畅的无线网络支持和用户群体,政府则提供了强大的交通信息数据。

目前,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 探索 阶段进入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在智慧交通领域,浪潮积极推动智慧交通方案的落地,为交通行业的头部供应商提供了超80%的人工智能服务器,部署了六十余类交通算法与应用,涵盖了闯红灯、超速、违停、占用公交车道、不走机动车道等十几种典型场景。浪潮与臻识 科技 和优码创达一起,推动了江西省智慧交通建设,为客户提供的非现场视频审核一体机在南昌,上饶,新余等16地市落地客户提升审片效率40多倍。

《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全要素、 全周期的数字化升级迈出新步伐。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指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运载工具等成规模、成体系的大数据基本建成。

我们所谓的智能交通,就是通过建立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有效地帮助人们的日常出行更加便利,也可使得城市进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智能交通侧重于交通信息采集、传递及数据化、可视化展示形式开展。融入了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将“人、车、路、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强调协同运作、个性化和智能化运作。

以“养护管理难、应急处理难、安全管理难”为瓶颈的 隧道 为例,隧道多建设于山岭领域,内部空间狭窄且当车辆驶入时光照、环境空气均产生变化、以及危险驾驶行为等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传统的隧道信息化建设力不足,安全风险感知薄弱、应急救援效率低下,易酿成祸端。但是现有的管理系统存在硬件标准高、软件水平低,智能检测系统运用少,自动化程度低,以人工巡检为主的情况。成为了隧道运营管理的发展瓶颈。

目前,多个省市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中,明确提到隧道的相关发展建设内容:交通感知网络覆盖,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安全风险预警和管控等。 因此,加强隧道安全风险感知、构建智能化隧道监管非常关键,列举个 Hightopo 3D 可视化隧道数字化改造的案例,更能生动形象的描述智能交通发展~

可视化管理系统直击运维难点

1、细化运维铸就行业领先者

隧道运维管理的精细与否,对于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视化展现的是隧道全局,可通过远程操控隧道内的风机或指示标,及时调整通风系统的运作方式。访问隧道内不同设备,及时掌握其运行状态。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监控、交通管控、消防系统能够协同工作,解决险情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从细节上决定成败。

2、降低能耗符合时代发展

目前,我国隧道照明大多数采用高压钠灯。其电费高昂,2km左右的隧道每年就要消耗38万元。照明线缆数量巨大布设复杂,给排查检修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调光控制较为落后,使得灯具长期陷入全功率负荷状态,也容易因线路三相不平衡引发安全事故。

采用数字化管理,改变了其用电方式,可根据交通量的变化,自行调光。减少出现隧道路面过亮、或明暗不均影响驾驶的现象发生。合理的进行电力资源配置,做到了绿色运行,减少了能耗成本。

3、高效应急处理减少损失

隧道是一个狭长的密闭空间,发生火灾险情时,烟雾扩散快但不易排出,引导疏散难度大,救援空间有限。

通过综合监控系统可利用烟感以及多位监控设备,及时对隧道内部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车辆联网监控对具有危险性的车辆进行定位。 一旦出现险情,该路段立刻进行报警封闭,调动内部排风系统并预先启动消防措施做到初步的抢险工作,配合外部救援行动形成双重保险。

4、交通运行状态科学分析

基于隧道 历史 交通流量、交通指数,分析流量高峰期、拥堵常发路段,进行重点监管;对隧道 历史 事故、车速进行分析,辅助制定合理限速值和风险预判。

Hightopo 充分发挥着 HT 的 2D 、3D 可视化技术并结合 GIS ,高精度还原隧道场景、宏观微观业务一体化,实现从感知、监测到决策、控制的全流程隧道安全监管。同时,为车路协同场景下的智慧隧道、智慧高速提供基础支撑。

乘上

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规划目标,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交通运输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能为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强大技术支撑。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Hightopo 致力钻研可视化技术能为城市发展数字化转型添一份力~

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规划目标,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要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而我国智慧交通行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并逐步朝向一体化融合发展,系统建设、安全保障和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上海新中新猎豹交通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新中新智慧交通,专业从事智能交通专业软硬件产品的开发与综合解决方案设计,具有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资质,取得了70多项知识产权,成为智能交通研发中心和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项目。

智慧交通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智慧交通是指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通畅的公众出行的方式。智慧交通具有缓解交通拥挤、节约人力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特点,在协助 社会 治安治理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国家政策方面来看,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严重,为缓解交通矛盾,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例如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2019年11月海事局发布了《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2020年8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智慧交通起步较晚,因此行业内相关标准较少,截止至2020年9月,我国智慧交通行业相关标准共5个,行业需要更具体的行业标准加以规范。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智慧交通信息化行业深度分析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显示,智慧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智慧交通的投资力度逐渐加大,2013-2019年,我国智慧交通行业投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6.8%,2019年达到2200亿元,按照当前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智慧交通行业投资规模将超过2569亿元。

从应用场景来看,智慧交通应用于公路、水路、轨道以及航空四大交通体系,目前智慧交通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城市高速公路,其中2019年城市高速公路市场规模接近560亿元。智慧交通行业业务包括数据、软件、硬件、运营等,业务范围较广泛,细分市场众多,受市场前景吸引,各大商业巨头纷纷参与布局,包括阿里、腾讯、高德、百度、华为等公司。整体来看,由于部分头部厂家进入市场较早,在细分领域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地位相对稳固,进入市场较晚、规模较小的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或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未来智慧交通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高。

新思界 行业分析 人士表示,智慧交通为缓解我国交通拥挤问题提供了新途径,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国家和企业的投资规模不断增加,智慧交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整体来看,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安分°Moon)解答关于“智慧交通平台好的有哪些”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南歌初妤)贡献“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南歌初妤】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解答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在中国城市的

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

是费效比最显著的途径.作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交通系

统,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大量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尝试.对我国目前城市投入

应用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分析

了我国智能公交系统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改进的技术趋

势分析.

关键词:智能公共交通系统;GPS;IC卡;应用

0引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虽然近20年来始终保持

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

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依然

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

水平的快速提高,城镇人口数量在急剧增加.此外,我国的城镇化时期恰好又伴随着机动化,这必

然造成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与巨大的机动车增长

之间的冲突,给本来就非常拥堵的城市交通增加了

更大的压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交通的发展,几十年来世

界各工业化国家城市机动交通的发展历程,大都走

过了先发展小汽车,后控制小汽车,最终选择发展

大公交的曲折道路.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口

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

交通更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我国各个主要

城市在常规公交设施方面投资较大,城市公交运力

得以快速增加,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由2001年的

6.1辆增长到2004年的8.4辆.但是城市公共交

通客运量并没有相应大幅度提高,部分城市呈现下

降趋势.在出行方式结构方面,我国主要大城市公

共交通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公交客运量和运力的比

值均在下降,运力的增加不一定带来运量的增加.

如图1所示,我国主要大城市历年公交运量Π公交

运力比值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1].

当前,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系统最大的不满主

要就是公交服务水平低,例如公交出行慢、舒

适性差、换乘困难等方面.在传统公交系统建设模

式下,改善上述问题需要巨额建设经费的支持,其

建设成效还要受到城市交通整体环境的影响.与

之相对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则是实现“公交优先”

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所谓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就是在公交网络分

配、公交调度等关键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利用系统

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

计算机、网络、GPS、GIS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于公共

交通系统,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

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

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

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

城市交通拥挤,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

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

1国内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重要的

子系统之一,在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智能交通系

图1我国主要城市历年常规公交运量Π公交运力

比值变化图

Fig.1The ratio of Urban passenger carrying amount and

transit capacity in cites of China

统(ITS)城市示范中,北京市、上海市、青岛市、杭州

市、重庆市等多个城市的ITS建设示范中都包括了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内容.将其作为缓解城市交

通拥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主要

集中在如下几个领域中[3].

1.1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

国内城市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探索实践是

从公交车辆的定位监控开始的.到目前,多数进行

ITS建设的城市其公交监控系统都已经从早期纯

粹的公交车辆定位调度系统扩展升级为以公交车

辆定位为基础,结合公交地理信息平台(GIS-T)、

通信系统实施监控调度的智能调度系统.

在公交车辆定位及监控调度系统的建设中,北

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走在了建设实践的前面.北

京公交ITS示范工程于1999年投入运行,首次投

入运行的装有先进的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通

讯装置的车辆约为300多辆.

除北京以外,国内上海、杭州、南京、深圳、成

都、中山、包头等众多城市也都先后建成了公交车

辆定位及监控调度系统.基本都实现了利用GPS

系统定位功能,与电子地图相结合,实现了公交车

辆的实时跟踪,并进一步确保了信息发布、车辆调

度、车辆紧急救援报警等功能的实现.

1.2公交IC卡系统

公交IC卡系统,是近年来中国智能公共交通

系统方面一个成效显著、应用范围迅速扩展的系

统.目前,公交IC卡售票系统已经在国内大量城

市得到了应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重庆、青岛、

广州、宁波、常州等城市的公交企业都结合本城市

的公共交通特性,有针对性的建设了公交IC卡售

票系统.

近年来,中国城市公交IC卡系统的应用趋势

是走向通用化,实现公交、地铁、轨道、轮渡、出租车

都能够通用的公交IC“一卡通”.在利用公交IC卡

系统促进居民采用公交出行,实现“公交优先”方

面,北京市近期在城市公交IC卡应用方面取得了

较为理想的成绩.在北京市公交系统实行公交IC

卡4折优惠后,北京市公交IC卡用户实现了飞速

增长.自2007年年初,北京市的公交运送量比以

前增加10%,目前每天公交客流增加量约达112万

人次.

1.3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近几年,随着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和互联网的建

设,我国城市的公交信息服务已经得到了快速发

展.目前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状况,基本呈现如

下特点:

(1)公交服务网站成为城市最重要的公交信

息服务模式.

在国内的大型城市及经济发达区域的中型城

市中,城市公交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公交服务

网站.其中,以北京市、杭州市、南京市等为代表的

城市公交服务网站采用了以GIS平台为基础的

WEB服务模式,能够进行换乘查询等服务.

(2)电子站牌应用规模开始扩大.

国内一批积极进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的城市,

在实现了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后,开始将公交车辆

信息通过电子站牌提供给公交乘客.电子站牌除

了常规站牌的内容外,还可以显示下一班公交车辆

的预计到站时间、以及线路上公交车辆当前所在位

置等动态公交信息.

(3)公交车载信息服务系统投入实用化应用.

国内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青岛市等多

个城市的公交企业在车辆上安装了车载信息系统,

通过液晶显示器和音响系统可以进行播放多种信

息,播放的信息内容通常包括新闻、广告、娱乐节目

等.由于可以通过广告资源的置换获得系统设备

的建设投资,目前各城市车载信息服务系统已经走

上良性循环,进入实用化应用阶段.

1.4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对于城市的ITS而言,涉及到公安交通管理、

交通、规划、公交、货运、市政管理等多个部门的职

能范围,每一个部门既是ITS的数据源,又是其它

部门数据以及在多部门数据之上进行综合性加工

处理所得到信息的需求者.只有各相关部门协调

配合、协同行动起来,在一定的机制和技术手段下

充分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城市ITS才可能顺利

建设和发展,ITS才能真正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与

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缓解交通

拥堵,站在城市大交通的高度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了建设城市智能交通共用

信息平台的思想,并且随着我国ITS建设的深入进

行,这种思想已经逐步获得了我国ITS业界的广泛

认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期间,十个ITS示范城

市已经不约而同地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交通共用

信息平台.其中广州市、天津市、北京市、济南市等

城市的共用信息平台建设列为“十五”智能交通系

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

2中国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趋势

展望

随着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信息水平的快速

提高,我国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获得了难得的飞跃

发展良机.未来我国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发展趋势,

将以信息化、实时化为核心,以“人性化”为宗旨,智

能公交系统的完善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2.1建设完善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1)建立基于城市公交系统通行能力约束的

智能公交调度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是指在城市规定的交

通条件、道路条件及人为度量标准时间内能通过的

最大公交车辆数量或者乘客人数.公交通行能力

是在一定条件下,公交设施所能够通过公交车辆和

乘客的极限数值,它是动态的服务能力而不是静态

的数量[4,7,8].

当城市路网中运营的公交车辆超过公交设施

的通行能力时,由于公交车辆彼此的互相干扰、以

及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行驶冲突,公交车辆行驶

的反而会降低.这样即使公交企业增加了公

交车辆的营运班次,但是公交服务水平反而将下

降,同时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因此,

必须建立基于城市公交系统通行能力约束的智能

公交调度模型.

公交通行能力各相关要素的关系如图2所示.

(2)结合道路交通状况,建立公交服务水平的

动态评价模型.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在城市整体道路网络中

运营的系统,因此其运营必然受到城市路网状况的

影响.我国城市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进一步的建

设完善中,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系统对公交系统

的影响.利用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公交车辆定位、

行程时间预测、道路公交饱和度等数据,结合道路

交通状况,将可以建立针对公交服务水平的动态评

价模型.使得公交企业可以实时评估公交系统的

运营状态,根据企业的运营服务目标调整公交车辆

调度计划.此外,还能够通过对公交运营数据统计

和分析,实现城市规划层面、设计层面对公交系统

的调整和优化[10,11].

(3)根据公交客流量的需求状况,建立自动化

的公交调度模式.

车载客流量检测器技术的完善和公交IC卡数

据实时采集技术的实现,使得未来的城市智能公交

调度系统可以利用客流量检测器及数据融合技术,

实时监控城市居民公交的出行状况,并对城市居民

未来的公交出行需求进行动态预测.以此为基础,

建立自动化的公交调度机制,将实现智能公交调度

系统对公交车辆调度计划的自主调整和优化.

(4)将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运营与城市规划

紧密结合起来实施.

目前国内城市投入使用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往往都是在现有传统公交设施基础上改建实施的

系统,系统的使用、维护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不

足.只有从城市规划的环节就开始考虑智能公交

系统的建设,以及智能公交系统未来的运营,才能为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真正

把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放于优先的位置,才能避免

智能公交各分系统之间重复建设或者相互干扰的

问题,才能使得智能公交系统能够真正有效的发挥

作用.

(5)将MIS系统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进行整合.

目前,国内公交企业由于其历史原因,开发的

公交信息系统分步建设、独立运行的现象尤为突

出.为了有效的整合公交企业的信息资源,使得其

充分发挥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管理信息

系统(MIS).并且将MIS系统与公交企业的智能公

交调度系统整合起来.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2

tem)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它具备数据处理、计划、控

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是一个覆盖了整个公交

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建

设公交企业MIS系统,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企业

信息管理网络,为领导决策和内部管理、办公提供

服务,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信息资源

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MIS系统将使得公交企业能够充分发掘、利用

自身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将通过城市交通共用信

息平台获得的其他部门的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

获得更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

2.2公交IC卡系统的拓展

公交IC卡系统在公交票务服务方面目前已经

相对较为完善,未来其应用趋势将集中到如下的两

个方面:

(1)实现公交IC卡在经济带、都市圈的一体

化运营.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

的区域化发展,各城市都高度重视与周边城市的区

域经济、交通联系,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

济圈、长江中游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等都市经济

圈.在经济圈、都市圈范围内实现公交IC卡的通用,

已经成为各地公共交通系统未来建设的目标.

(2)实现公交IC卡数据的有效应用.

公交IC卡的应用,将能够为公交客流调查提

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公交IC卡在方便地完成乘车

收费的同时,还可记录下乘客使用IC卡的时间、车

次、站点等信息.这些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城市

居民的公交出行状况,是公交最重要的原始资料.

通过对IC卡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得到公交出行

的统计和预测数据.

2.3建设人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将向着“人

性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建设.新时代的公交信

息服务系统其核心将围绕着公交实时数据的处理

及多源数据的数据融合展开,主要将呈现如下的发

展趋势:

(1)将公交信息服务模式从以静态信息为主

的状态,转变为以实时信息为数据基础的动态信息

服务.

利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多源动态信息,未来

的公交信息服务将实现以实时信息为数据基础的

动态信息服务.动态公交信息服务其本质是将实

时的公交信息经过处理,预测出公交系统未来的运

营趋势,将动态的公交运营信息提供给乘客.

(2)实现多种公交运输方式信息资源的融合,

使得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公交信息服务制订有效的

出行计划.

目前城市的公交、地铁、机场、轮渡、铁路等相

关部门的信息服务处于各自独立运行的状态.通

过建设城市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将有望实现多种公

交运输方式信息资源的融合.以此为契机,智能公

交信息服务将能够为出行者制订完整的出行计划,

实现市域范围、甚至区域范围内乘客的高效、有计

划地出行.

(3)从被动式公交信息服务为主,转变为以主

动式公交信息服务为主.

除了传统的公交信息服务模式,例如公交信息

网站、公交电子站牌、公交热线服务电话、电台广播

等以外,未来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将向乘客自主

式信息服务模式发展.通过乘客与公交信息服务

系统的人机对话,乘客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个人

最需要获取的信息.服务模式将包括手机WAPΠ

GPRSΠCDMA网络公交信息服务、手机公交短信信

息服务、PDA信息终端公交信息服务等模式.

2.4实现大范围、大规模运营的公交车辆区域调度

公交区域调度,国外又称网络调度或线间调

度,是指在一定地域的范围内、原来各自独立运营

线路上的车辆、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

组织协调起来共同运营,以达到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和充分利用的一种组织模式.区域调度模式是基

于运量平衡思想提出的,由于公交客流存在着方

向、时间上的不均衡性,因此,可通过不同线路间运

力的动态组合,实现车辆运量的均衡,从而最大限

度地节省运营车辆总数和司乘人员总数,提高公交

车辆的利用率和司乘人员的劳动效率[6].区域调

度是面向任务,而非面向线路的调度模式[9].

公交区域调度是国外大城市普遍采用的、高效

率的调度模式.随着我国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的建设和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国内城

市公交企业传统的线路调度模式必将为区域调度

模式所取代.图3即是多车场公交区域调度的模

式图.通常情况下,多车场调度优化模型采用系统

总“空驶”距离最短,即“空跑”成本最小的模型.在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中,还将增加可区域调度的公交

车辆行驶状况及车辆空驶时间等约束条件.

区域调度优化模型为

3结束语

本文以我国当前城市交通“公交优先”的建设

目标为契机,首先对我国当前城市智能公交系统

———包括智能公交车辆调度系统、IC卡售票系统、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和城市共用信息平台系统

的技术发展状况及应用规模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

析.并针对当前国内智能公交系统存在的不足,提

出了未来在城市智能公交系统(APTS)快速建设的

发展环境下,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的趋势.根据城市

公共交通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未来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发展

趋势及各自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管理系统研究[R].北京:中国城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The Research of Urban In2

telligent Public Transport Management System[R].Bei2

jing: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2006.]

[2]杨兆升.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M].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YANG Zhao2sheng.The

Theoretics and Method of Urban Intelligent Tansit Manage2

ment System[M].Beijing:China Railway Publishing

House,2004.]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疑贡献者:(南歌初妤)分析的关于“智能交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的问题了,不知是否已经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没有,下一篇内容可能是你想要的答案,接下来继续教妳下文用户【那片花海】回答的“智能交通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的一些相关疑点做出分析与解答,如果能找到你的答案,可以关注本站。

智能交通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那片花海】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详解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智能交通》上线,智能交通会给人类带来如下积极的影响。

一、门到门的交通服务

对于使用者来说,未来的运输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运输服务供应商。使用者不需要知道交通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模式,只要发出从A点到B点的服务需求,交通服务供应商就能为客户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其中包括“一票制”、联运等服务,全程可以做到连续性地无缝衔接。

二、制定合理的运输策略

在未来的运输体系中,客户将在网络上提出服务的需求,而在接到客户的要求之后,交通指挥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运输需求,提出运输策略,制定运输计划,然后再交由线下的交通运输设备设施去完成实际的运输生产。

三、个性化的交通服务

在全面感知、实时通讯、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日益增强的未来智能交通场景下,人们和系统平台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紧密,交通的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发达。

这时的智能交通系统能够随着现实的发展,应需而变,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的运输服务。

四、人不再是驾驶的参与者

在整个驾车过程中,人们的危险指数很高。例如,人的情绪、睡眠质量、注意力、熟练程度等,都会对开车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智能交通足够完备的时候,人们就不再是车辆的直接参与者,全部的驾驶工作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自动驾驶完成,这样也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危险。同时,人们的出行也会变得更安全,变得更加地舒适和惬意。

希望智能交通的那天能够早一点到来,人类的出行和运输将进入一个新纪元。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那片花海)回答关于“智能交通可能会带来哪些好处”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最亮的星星)贡献“浅析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浅析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最亮的星星】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探讨与【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智能交通千万项目市场规模不断上升

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0年12月底,我国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不含公路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296.12亿,项目数1400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2115.12万。2017-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千万项目的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项目平均规模也呈上升趋势。

我国交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行业规模迅速扩张,行业内企业的项目承担能力和智能交通业务水平都在持续提升。

2020年,我国交通管控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为164.16亿,项目838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1958.89万;智能运输、智慧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约131.96亿,项目数562个,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为2348.07万。

2020年,由于多地陆续出台城市停车相关法规、条例,我国智慧停车市场增长迅速。智慧停车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城市停车资源的监测、管理、服务,提高城市停车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提升了城市停车的服务质量。

中国智能交通千亿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仅为109.2亿元,到了2017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上升至515.9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的水平。

——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智能交通的发展与展望,智能交通系统的现状与展望的相关解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站(ask.drzk.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sk.drzk.cn/zyzs/6544.html

作者: 道尔智控

道尔智控致力于智慧停车生态化建设,涵盖停车场管理系统、智慧停车系统、停车场系统、车牌识别 、门禁系统、道闸、通道闸、车位引导系统、云停车等。同时又为用户提供各种关于车牌、车型识别停车、停车场系统、通道道闸机等技术小知识,让您停车更智能、更简单、更便捷。
上一篇:安防智能调温器,安防调温器哪个牌子好
下一篇:什么ai智能摄像头,ai智能摄像头怎么连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drzk@drz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