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介绍有关企业门禁,以下1个关于企业门禁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图文无关) (视觉中国/图)
近日,佳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推出“笑脸识别”系统,微笑才能识别。佳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该“笑脸系统”能够在公司活跃气氛,改变因为疫情原因而死气沉沉的公司氛围,并称,该特殊的IT系统将被普遍运用于多个社员出入的场所,如多媒体打印室等地。
这下好了,员工不笑就进不了大门、不笑就开不了会、不笑就不能打印文件,因此为了正常工作必须笑口常开。可是,这种“不笑就不行”真能活跃气氛吗?就算气氛“活跃”了,员工的心理会愉快吗?如此奇葩的管理措施,反映了东亚企业文化的普遍现象——家长心态的泛滥。
企业希望气氛活跃、员工心态积极,无可厚非。可是,对员工进行“表情管理”,显然超出了佳能的业务范围——佳能是搞工业的,不是搞娱乐业的,让员工“卖笑”太越界了。员工的表情显然不是公司该管的,这种莫名其妙干预员工私权的强制措施在欧美企业很罕见,但在东亚企业却是很常见。问题出在企业文化,东亚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家族化的文化氛围,企业管理人对员工有一种家长式的心态。以家长自居,家长心态是“我为你好,我就可以管”,管理的边界很模糊。
日企是东亚家族企业文化的代表,战后最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创立了日本企业“三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合并起来就是拟亲关系。
终身雇佣制是家族化的基础,终身雇佣赋予员工稳定的归属感,员工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人身依附性,这是家族化拟亲关系的基础。
年功序列工资制,是一种家族化的分配体制。淡化业绩考核等竞争要素,以员工的资历为主要的分配依据,是有意识地效法了传统的家族分配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员工作为“家族成员”的自觉。
企业工会则是对西方舶来的工会体制的东亚式改造,去除了劳资对抗色彩,建立了强调上下体谅、包容和谐的协商机制,其灵感直接来源于日本传统家族的合议制。
三器虽然是战后的发明,但是很明显有着日本传统封建制的色彩。“组织”对成员的生老病死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负有全责,与之对应的是成员近乎无条件地服从“组织”,为“组织”付出全部忠诚和力量。双方的权力关系不平等,但权责对等。
1960年代到1980年代,日本的拟家族企业文化发展到顶峰。员工及其家庭的衣食住行、求医问药、学业前途无不托付于企业,而企业对员工控制力也达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这种企业文化之下,企业对员工的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也有很强的控制力,相应的是,企业管理层有大家长的高度自觉和自信是不难理解的。
这种企业文化的长短优劣一直存在争议。站在企业经营角度看,避免了内部对抗和竞争造成的内耗,降低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是其所长。缺乏竞争、人浮于事、降低了效率、人际关系复杂,是其缺点。站在员工角度看,高度稳定的就业岗位意味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但是缺乏竞争也妨碍了有能力者的出人投地,还有脱离经营考量的复杂微妙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无形压力。这些都是学界、企业界反复研究过的。
而这些还不是全部。“微笑门禁”暴露出的管理层心态问题,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失衡。管理者的家长式心态过度膨胀后,却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限制。这并不是说日式企业没有权力制衡。相反,这种家长式的日企对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大都有复杂的限权措施,比如说自下而上、多部门参与的企业决策流程“集团合议制”,管理者很难自上而下推行个人意志掌控经营。但是,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管理者的权力却很少受到实质上的限制,“家长”对“家务事”有绝对的发言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管理层随心所欲作出决定的现象并不罕见。尊卑严格的科层体制下,中层管理者对上级的内部管理决策也很难正面提出反对。这些都与现代企业管理格格不入。“必须笑才能上工”的“微笑门禁”就是在这种体制下产生的。
东亚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无可取,“封建余意”的权责对等、重视培养长期服务的员工团队、限制过度竞争产生内耗等等,都是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发。但是,其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管理层在内部管理的家长心态泛滥,也不应被忽视。
必须注意的是,中韩两国深受日本企业管理的影响,却因各自的国情产生了新的问题。韩国的财阀体制的中心财阀家族,缺乏长期培育形成的自律和教养,骄横跋扈的暴发户式恶行时有耳闻,令人厌恶。中国则是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僵化的模式,很多经营者既有官僚式的权力思维,又在“学习了先进的国外管理经验”之后家长心态泛滥。最终成了涉及自身责任就搞官僚式的打太极,要强加于人时又扮演起大家长的双重角色,在苛待员工方面“进退自如”,诸如员工午睡要罚款甚至开除之类的专横刻忌大行其道,比起“微笑门禁”更甚一筹。
(作者系历史、经济学者)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关不羽
感谢您的阅读,《企业门禁》的内容已为您呈现。期待您关注本站,获取更多的有价值、贴近生活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