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2016,以及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2020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地下停车场双车道规范要求最小宽度是多少(不是坡道)?出于哪个规范? (一)

答消防双向出入口坡道要求净宽不小于7m,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车道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不宜小于3.5m。
依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3.2.5车库总平面内,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车道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不宜小于3.5m。
说明:本条规定的机动车道宽度,是指非消防车使用的机动车道宽度,消防车道的宽度还应满足消防规范的宽度要求。
本条规定的单向行驶及双向行驶的中型车车道宽度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规定一致,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规定一致。
6m的宽度可以满足小型车双向行驶要求,有利于总平面绿化率的提高。非机动车的道路宽度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的相关内容确定。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应在机动车道路宽度的基础上单向增加不小于1.5m的非机动车道。车辆通行较频繁的人车混行道路,应在车行道宽度基础上增加不小于1.5m的人行通道宽度。
扩展资料: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3.2.6 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根据通行车辆种类确定。微型、小型车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5m;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说明:不同尺寸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不同,因此场地内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应依据通行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进行设计。
小型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约为6.0m,机动车环形时最内点至环道内边安全距离宜大于等于250mm,根据计算结果,其行驶的道路内侧转弯半径不小于3.5m;
当转弯角度大于90°或道路两侧有较高的连续障碍物(如花池、挡土墙等)时,应适当加大道路宽度或道路外侧转弯半径,以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兼做消防道路的场地道路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当地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与消防车的尺寸有关,消防车辆一般分为轻、中和重三种系列,车辆最小转弯轨迹半径分别为7m 、8.5m和12m,弯道外侧需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保证消防车紧急通行,其控制范围为弯道处外侧宽度。
通过计算,其转弯最外侧控制半径分别为8.5m 、11.5m和14.5m。
由于场地内道路转弯半径通常较小,小型车道内侧转弯半径最小可做到3.5m,此时,可采用下图10示意做法,控制范围内部不允许修建任何地面构筑物,不应布置重要管线、种植灌木和乔木,道路缘石高度应不大于12cm。
地下停车场双车道规范要求最小宽度是多少(不是坡道)?出于哪个规范 (二)
答消防双向出入口坡道要求净宽不小于7m,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车道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不宜小于3.5m。
依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3.2.5车库总平面内,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车道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不宜小于3.5m。
地下停车场的特点有:造价高,工期长;地下停车场容量大,基本不占用城市土地,使城市能留出更多的开敞空间用于绿化和美化,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地下空间在防护上的优越性,使国家把大容量的地下停车库与人防设施结合起来。
扩展资料
地下停车场的选点要求有:
(1)地下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应在城市建设和人防工程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宜选在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好、道路畅通的位置。
(2)寒冷地区停车库门应避免朝北或正对冬季主导风向;门口应有足够的露天场地作为停车、调车、洗车等用;当车库位于岩层中,岩层厚度、岩性、走向、边坡及洪水位等应予考虑。
(3)车场车辆进出频繁,是消防重点之一。且有一定噪声,须按现行防火规范设一定的消防距离和卫生间距,出口不宜靠近医院、学校、住宅建筑。
(4)与地下街、地铁车站等大型地下设施相结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下停车场
地下室机械停车场设计规范 (三)
答1. 全地下室结构层高一般控制在3550~3650mm之间。
2.如果可以合理利用规范,减少设备,将可以降低层高,节省成本。
(三)设计规范要求
消防专业
1. 2000平方米为一个防火分区,设置喷淋为4000平方米。
2. 大于10辆停车必须设置喷淋系统。
建筑设备专业
1. 地下车库宜设置独立得送封、排风系统,排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应小于6次。
2. 超过2000㎡必须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其可以与人防、卫生等排气系统、通风系统合用)
3. 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汽车库,应按照防火分区划分面积不超过2000㎡的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宜擦用从顶棚瞎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
4. 地下汽车库排烟风机应设在独立的排烟机房内,并在机房隔墙的风管上设置烟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联锁关闭相应的排烟风机。
5. 汽车库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切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6. 机械通风管道应尽量沿通道侧边布置,为增加立体机械车库预留条件。
采暖: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汽车库内应设集中采暖系统,严谨明火取暖。严寒地区的地下汽车库应在坡道出入口处设热风带。
建筑结构专业
1. 推荐采用宽扁梁;各区域应根据区域内特点,明确宽扁梁的标准尺寸,控制层高。
2.结构顶板覆种植土,应尽量考虑轻质营养土;大型树木的种植,应尽量与结构柱位对位。
地下开敞式停车库(单建式和附建式)
定义: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过该层地下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且每层车库外墙开敞面积超过该层四周墙体总面积的25%的车库叫做地下开敞式汽车库。
车位平均面积 25~32㎡/车
优点:
1.自然采光通风,改善车库景观效果,降低日常运行成本。
2. 可以利用室外道路组织车库的交通,减少内部的停车库面积。
3. 当通风口面积超过车库面积的2%,且通风口布置均匀,车库内任一点距通风口间距不超过30米的,可以取消机械排风设备,降低日常运营成本。
4. 无地下室外墙的渗漏隐患。
缺点:
1.占地面积大。
2.挡土墙和维护栏杆,增加安全隐患。
(二):层高确定方法
计算公式
A(车库底板滤水层厚度)+B(面层厚度)+C(停车库净高2.2m)+D(电桥架)+E(水喷淋高度)+F(机械烟道高度)+J(顶板梁高) = H(车库总层高)
经验数据
A=地下室滤水层厚度,一般设滤水层不设防水层的厚度为250~350mm;设滤水层设防水层的厚度为350mm;
B=半地下室或敞开式车库的地面找坡层,一般为100mm.坡度为1%;
C=保证车库内部车行通道和主要出入口的净高不能低于2200mm;
D=100 mm;E=200 mm;F=350mm(包括50mm的支架高度);J=650mm;
推荐经验值
1.开敞式地下室结构层高一般控制在3250mm左右。
2.如果可以合理利用规范,减少设备,将可以降低层高,节省成本。
停车场规划设计有哪些现行规范? (四)
答1、《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公安部建设部89年的;
2、《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住建部质监局GBT 51149-2016;
3、《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5、《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28-2010;
6、《城市公共停车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建标128-2010;
7、各省停车相关规范如《江苏省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等;
8、其他建设规范中与停车相关的指标要求如《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各省各市相关规划、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中对停车场设计都有相关条款要求;
9、各市停车相关规范如《北京市公共停车场工程建设规范》DB11/T595-2008、《北京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场标准》等。
停车场怎么设计? (五)
答停车场的设计规范
1.出入口位置
(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
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5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
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
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
(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
(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
(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
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
5.通道坡度
(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六)
答地下车库设计规范如下:
1. 地下车库平面布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顶板上部绿化覆土荷载,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
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应尽量综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载取值的平衡,减少桩基础抗浮,并控制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减少地库埋深。
2. 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
考虑停车效率与工程成本、车型适应范围,综合性最优柱网8.1m*8.1m,建议高档项目采用;经济柱网 7.8m*8.1m,为节省成本,建议大部分项目采用此种尺寸,同时另设10%大型尺寸停车位,解决大型车停车问题。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结构方案,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对停车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虽然理论上停车效率较 7.8m*8.1m 方案,单车面积上升 1.5平米左右,立柱数量增加近50%,但立柱对总成本影响甚微,且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200~300。
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且基坑维护条件较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相当的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成本节约显著。但此柱网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后采用。
3.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
集中地库面积优化设计方法:
(1)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车单元进行组合设计。高效单元是经设计研究优化的车道面积最小、停车效率最高、面积是 4000平方米(一个消防分区)的设计模数单元。
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地库适应性方案比较,使用地库停车标准,进行地库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住宅楼栋间距避免出现车辆单排布置、被动利用塔楼地下空间、支护间距预留不够等等问题。
(2)停车库端头优化停车布置设计:近端式停车布置,在近端的两跨比循环式布置可多停车7辆,因此,在满足规范 50 辆停车分组及防火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
(3)规整地库外轮廓,减少无效建筑面积。
(4)充分利用地库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
(5)在满足分组(50 辆)布置停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竖向通道数量;鱼骨状排列为最经济布置方式。
5.车道宽度
(1)普通直线车道: 单行车道宽度4米为宜,如考虑停车,车道最小宽度为5.5米;双行车道宽度6米,停车方式为垂直式后退停车;
(2)车库出入口宽度:单行车道宽度为4米,双行车道宽6米;
(3)直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防火疏散用单车道4米;双行车道宽6米,防火疏散用双车道7米;
(4)曲线坡道:一般单车道宽4米,双行车道宽7米。
6.车库出入口设计
(1)车库出入口宽度,国家规定最小宽度为单行车道3.5米,双行车道6米,万科项目设计常用数据,单行车道4米,双行车道宽6米。
(2)车库出入口数量,停车数量≤50辆,设置一个单车道出入口;51~100辆的地下车库或51~150辆的地上车库(含半地下车库),一个双车道出入口,或者两个单车道出口;>100辆的地下车库,两个单车道出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国家标准车位大小 (七)
答根据《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一般停车位标准尺寸大小是根据车型大小来确定的。小型车位尺寸采用**2.5~2.7×5~6米的尺寸**,单车道回转车道宽度不小于**3.5米**,双车道不小于**5米**,回车路段应满足一辆车一次性回转的需要,为安全起见或可停中大型车辆,多设置为**6米**。
具体车型与车位尺寸的对应标准如下:
1. 长≤6m,宽≤1.8m的车:车与车之间间距不小于**0.5米**,车与墙、车位端之间间距不小于**0.5米**。
2. 6m<长≤8m,1.8m<宽≤2.2m的车:车与车之间间距不小于**0.7米**。
3. 小型汽车的外廓设计尺寸为**4.8m(长)x1.8m(宽)x2.0m(高)**。采用垂直式停车方式的小型汽车停车位最小尺寸宜为**5.3m(长)x2.4m(宽)**,停车位前端的通车道最小宽度宜为**5.5m**。
请注意,这里所列数据可能因地区规范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尺寸请参考当地相关规定。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2016,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道尔智控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