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普泰克智能科技,以及普泰克智能科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汽车隔热膜性价比最高的是哪款膜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污味仙女】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分析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汽车隔热膜十大排名有:3M、LLUMAR龙膜、V-KOOL威固、Letbon雷朋、Johnson强生膜、Quantum量子膜、Suntek圣科、Solargard舒热佳、MTA大师贴膜、KDX康得新。
1、3M汽车隔热防爆膜
全球性的多元化科技企业。3M为国际公认的研发领域的企业先驱。生产数以万计的创新产品,在医疗产品、高速公路安全、办公文教产品、光学产品等核心市场占据领导地位。3M公司创立于1902年,是一家美国企业全称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
3M公司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多元化跨国企业,在全球拥有近6万多种产品。涉及领域包括通信、交通、工业、汽车、航天、航空、电子、电气、医疗、建筑、文教办公及日用消费等诸多领域。
2、LLUMAR龙膜
隶属于伊士曼化工,具有显著的防划伤功能,世界上受尊敬的高性能窗膜品牌,全球较大的窗膜制造企业龙膜,由世界较大的窗膜生产商CPFilms公司生产。CPFilms公司以其先进的技术研发、卓越的生产能力、广泛的全球分销以及客户服务水平而著称于世。
CPFilms公司是世界大型的玻璃膜制造商,它有50年的玻璃膜生产历史。在美国加洲、弗基尼亚,英国有生产工厂拥有超过60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场地,年产3亿平方英尺玻璃贴膜。
3、V-KOOL威固
伊士曼化工旗下著名品牌,研发了首款能够筛选光谱的智能性窗膜,其隔热功效享誉全球,深受欧洲顶级汽车生产商的青睐,V-KOOL(威固)隔热膜的生产厂家是位于美国硅谷的韶华科技,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韶华科技长期从事军用和空间技术所需的光谱选择性薄膜的开发。
V-KOOL所独具的尖端科技深受欧洲名车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大众、雷诺、欧宝和雪铁龙等原产地制造商的青睐,并成为这些厂家应用于其原厂玻璃的隔热技术。
4、Letbon雷朋
于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中高档汽车隔热膜知名品牌,产品具有高隔热/高透视率/私密/防护等特点,雷朋隔热膜是厦门彰泰隔热膜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二十多年前,雷朋国内引进高中端汽车隔热膜,着手建立经销服务网络;
二十多年来,雷朋坚持持久隔热、高透视、视线清晰等品质保障;雷朋汽车隔热膜,具有高隔热性、高透视率、低内反光率、高达99%阻隔紫外线、良好的私密性和防护性、安全环保等特点。力求以卓优良品质、专业的技术,优质的服务打造优质的中国隔热膜品牌。
5、Johnson强生膜
始于1960年美国,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主要用于阳光控制和安全保护,提供多种玻璃贴膜解决方案,强生玻璃贴膜公司,是世界贴膜协会的倡导者和成员,自五十年代开始专于发展安全设计的玻璃贴膜。在美国有30多家分公司;同时,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
1999年,强生公司又对其生产线进行了规模技术改造。Johnson(强生)玻璃膜拥有上百个产品系列。2006和2007年,Johnson接连推出GSN玄武石和IR陶瓷隔热两大系列新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3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威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强生膜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贡献者:(污味仙女)贡献的关于“汽车隔热膜性价比最高的是哪款膜”的问题了,不知是否已经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没有,下一篇内容可能是你想要的答案,接下来继续讲述下文用户【氧】分享的“什么是usb闪存驱动器?”的一些相关疑点做出分析与解答,如果能找到你的答案,可以关注本站。

什么是usb闪存驱动器?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氧】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讲解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USB的简述】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尔、康柏、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不过直到近期,它才得到广泛地应用。从1994年11月11日发表了USB V0.7版本以后,USB版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为2.0版本,成为目前电脑中的标准扩展接口。目前主板中主要是采用USB1.1和USB2.0,各USB版本间能很好的兼容。USB用一个4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最多可以连接127个外部设备,并且不会损失带宽。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目前的主板一般都采用支持USB功能的控制芯片组,主板上也安装有USB接口插座,而且除了背板的插座之外,主板上还预留有USB插针,可以通过连线接到机箱前面作为前置USB接口以方便使用(注意,在接线时要仔细阅读主板说明书并按图连接,千万不可接错而使设备损坏)。而且USB接口还可以通过专门的USB连机线实现双机互连,并可以通过Hub扩展出更多的接口。USB具有传输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 USB3.0是5 Gbps),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闪存盘、MP3机、手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外置光软驱、USB网卡、ADSL Modem、Cable Modem等,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
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
USB接口可用于连接多达127种外设,如鼠标、调制解调器和键盘等。USB自从1996年推出后,已成功替代串口和并口,并成为当今个人电脑和大量智能设备的必配的接口之一。
USB的版本
第一代:USB 1.0/1.1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2Mbps。1996年推出。
第二代:USB 2.0的最大传输速率高达480Mbps。USB 1.0/1.1与USB 2.0的接口是相互兼容的。
第三代:USB 3.0 最大传输速率5Gbps, 向下兼容USB 1.0/1.1/2.0
usb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已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这么多的设备,如何接入个人计算机?USB就是基于这个目的产生的。USB是一个使计算机周边设备连接标准化、单一化的接口,其规格是由Intel、NEC、Compaq、DEC、IBM、Microsoft、Northern Telecom联系制定的。
USB1.1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但是一个USB设备最多只可以得到6Mbps的传输频宽。因此若要外接光驱,至多能接六倍速光驱,无法再高。而若要即时播放MPEG-1的VCD影片,至少要1.5Mbps的传输频宽,这点USB办得到,但是要完成数据量大四倍的MPEG-2的DVD影片播放,USB可能就很吃力了,若再加上AC-3音频数据,USB设备就很难实现即时播放了。
一个USB接口理论上可以支持127个装置,但是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对于一台计算机,所接的周边外设很少有超过10个的,因此这个数字是足够我们使用的。
USB还有一个显著优点就是支持热插拔,也就是说在开机的情况下,你也可以安全地连接或断开USB设备,达到真正的即插即用。
不过,并非所有的Windows系统都支持USB。目前,Windows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只有Windows98版本的系统对USB的支持较好,而其他的Windows版本并不能完整支持USB。例如Windows95的零售版是不支持USB的,只有后来与PC捆绑销售的Windows95版本才支持USB。
目前USB设备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比较普遍的却是USB1.1接口,它的传输仅为12Mbps。举个例子说,当你用USB1.1的扫描仪扫一张大小为40M的图片,需要四秒钟之久。 这样的,让用户觉得非常不方便,如果有好几张图片要扫的话,就得要有很好的耐心来等待了。
用户的需求,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厂商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个瓶颈。这时, 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厂商联合制定了USB 2.0接口标准。USB 2.0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增加到了480Mbps,比USB 1.1标准快40倍左右,的提高对于用户的最大好处就是意味着用户可以使用到更高效的外部设备,而且具有多种的周边设备都可以被连接到USB 2.0的线路上,而且无需担心数据传输时发生瓶颈效应。
所以,如果你用USB 2.0的扫描仪,就完全不同了,扫一张40M的图片只需半秒钟左右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效率大大提高。
而且,USB2.0可以使用原来USB定义中同样规格的电缆,接头的规格也完全相同,在高速的前提下一样保持了USB 1.1的优秀特色,并且,USB 2.0的设备不会和USB 1.X设备在共同使用的时候发生任何冲突。
USB2.0兼容USB1.1,也就是说USB1.1设备可以和USB2.0设备通用,但是这时USB2.0设备只能工作在全速状态下(12Mbit/s)。USB2.0有高速、全速和低速三种工作,高速是480Mbit/s,全速是12Mbit/s,低速是1.5Mbit/s。其中全速和低速是为兼容USB1.1和USB1.0而设计的,因此选购USB产品时不能只听商家宣传USB2.0,还要搞清楚是高速、全速还是低速设备。USB总线是一种单向总线,主控制器在PC机上,USB设备不能主动与PC机通信。为解决USB设备互通信问题,有关厂商又开发了USB OTG标准,允许嵌入式系统通过USB接口互相通信,从而甩掉了PC机。
新USB2.0规范重新命名了USB标准将原先的USB 1.1改成了USB 2.0 Full Speed(全速版),同时将原有的USB 2.0改成了USB 2.0High-Speed(高速版),并同时公布了新的标识。不言而喻,高速版的USB 2.0当然超过全速版的USB 2.0。
【USB vs IEEE1394】一、USB与IEEE1394的相同点主要有哪些?
两者都是一种通用外接设备接口。
两者都可以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两者都能连接多个不同设备。
两者都支持热插拨。
两者都可以不用外部电源。
二、USB与IEEE1394的不同点有哪些?
两者的传输速率不同。USB的传输速率与IEEE1394的速率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USB的传输速率现在只有480Mbps,只能连接键盘、鼠标与麦克风等低速设备,而IEEE1394可以使用3.2Gbps,可以用来连接数码相机、扫描仪和信息家电等需要高速率的设备。
两者的结构不同。USB在连接时必须至少有一台电脑,并且必须需要HUB来实现互连,整个网络中最多可连接127台设备。IEEE1394并不需要电脑来控制所有设备,也不需要HUB,IEEE1394可以用网桥连接多个IEEE1394网络,也就是说在用IEEE1394实现了63台IEEE1394设备之后也可以用网桥将其他的IEEE1394网络连接起来,达到无限制连接。
两者的智能化不同。IEEE1394网络可以在其设备进行增减时自动重设网络。USB是以HUB来判断连接设备的增减了。
两者的应用程度不同。现在USB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几乎每台PC主板都设置了USB接口,USB2.0也会进一步加大USB应用的范围。IEEE1394现在只被应用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面。
[编辑本段]【前置USB接口】
前置USB接口是位于机箱前面板上的USB扩展接口。目前,使用USB接口的各种外部设备越来越多,例如移动硬盘、闪存盘、数码相机等等,但在使用这些设备(特别是经常使用的移动存储设备)时每次都要钻到机箱后面去使用主板板载USB接口显然是不方便的。前置USB接口在这方面就给用户提供了很好的易用性。目前,前置USB接口几乎已经成为机箱的标准配置,没有前置USB接口的机箱已经非常少见了。
前置USB接口要使用机箱所附带的USB连接线连接到主板上所相应的前置USB插针(一般是8针、9针或10针,两个USB成对,其中每个USB使用4针传输信号和供电)上才能使用。在连接前置USB接口时一定要事先仔细阅读主板说明书和机箱说明书中与其相关的内容,千万不可将连线接错,不然会造成USB设备或主板的损坏。
另外,由于USB2.0接口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为500mA。使用前置USB接口时要注意前置USB接口供电不足的问题,在使用耗电较大的USB设备时,要使用外接电源或直接使用机箱后部的主板板载USB接口,以避免USB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被损坏。
[编辑本段]【USB口硬盘盒】
目前的主流,其最大优点是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USB有两种标准:一种是USB1.1接口,其传输只有12Mbps,一种是USB2.0接口,其传输高达480Mbps。目前的主板上的USB都支持USB1.1,但USB 2.0只有较新的主板才能支持,购买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产品,虽然USB2.0向下兼容USB1.1,但支持USB2.0接口的移动硬盘盒比USB1.1的要贵一些。
[编辑本段]【无线USB】
USB开发者论坛的主席兼英特尔公司的技术策略官Jeff Ravencraft表示,无线USB技术将帮助用户在使用个人电脑连接打印机、数码相机、音乐播放器和外置磁盘驱动器等设备时,从纷繁复杂的电缆连线中解放出来。无线USB标准的数据传输速率与目前的有线USB 2.0标准是一样的,均为每秒480M,两者的区别在于无线USB要求在个人电脑或外设中装备无线收发装置以代替电缆连线。
在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举办的前夕,Ravencraft称,首先采用这一标准的将是外置磁盘驱动器、数码相机和打印机。而越来越多的产品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推向市场。
为了使无线USB标准得以实用,必须改善这一技术的一些不足。在星期一,USB标准小组宣布了无线联盟规范,以确保只有经过认证才能让电脑和外设通过无线USB连接起来。
Ravencraft补充,一直以来USB标准已经广泛的用于将数码相机、扫描仪、手机、PDA、DVD刻录机和其他设备与个人电脑的连接。而无线联盟规范则详细规定了个人电脑和外设如何通过无线USB进行连接,一台电脑最多可以同时连接127个外设。
无线联盟规范规定了两种建立连接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电脑和外设先用电缆连接起来,然后再建立无线连接以供以后使用。第二种方法是外设可以提供一串数字,用户在建立连接的时候输入到电脑里面。
无线USB采用超宽带技术进行通信。目前无线局域网的802.11g协议采用位于2.4GHz附近的一小段频带进行通信,而超宽带技术则采用从3.1GHz到10.6GHz的频带进行通信。超宽带的信号水平足够低,因此对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来说,超宽带信号的影响类似于噪声。
无线网络目前广泛使用的技术是IEEE的802.11标准,也就是英特尔所推动的Wi-Fi。这一技术广泛的使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甚至部分尼康公司和佳能公司的数码相机也采用这一技术。而无线USB技术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技术,由于这一技术实现上相对简单同时功耗只有802.11的一半,因此不少厂商都更愿意采用无线USB技术。
Ravencraft表示,在高端的手机和数码相机上采用802.11技术,关键是要解决电池寿命问题。而厂商们发现超宽带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在距离电脑10英尺范围内,无线USB设备的传输速率将保持每秒480M。如果在30英尺范围内,传输速率将下降到每秒110M。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USB的传输速率将会超过每秒1G甚至更快。
目前超宽带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无线USB连接中,还可以在蓝牙和IEEE的1394火线连接甚至WiNet短距离连接中使用。
[编辑本段]【USB的不同接口与数据线】
随着各种数码设备的大量普及,特别是MP3和数码相机的普及,我们周围的USB设备渐渐多了起来。然而这些设备虽然都是采用了USB接口,但是这些设备的数据线并不完全相同。这些数据线在连接PC的一端都是相同的,但是在连接设备端的时候,通常出于体积的考虑而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接口。
绝大部分数码产品连接线的接头除了连在PC上的都一样,另外一头也都是遵循着标准的规格。
USB是一种统一的传输规范,但是接口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咱们电脑上用的那种扁平的,这叫做A型口,里面有4根连线,根据谁插接谁分为公母接口,一般线上带的是公口,机器上带的是母口。
●USB A型公口
右上面的图片是最常见的USB A型公口
常见Mini B型5Pin接口:
接下来就是在数码产品上最常见的接口了,由于数码产品体积所限,所以通常用的是Mini B型接口,但是Mini B型接口也有许多种类。
●Mini B型5Pin
右面的图为Mini B型5Pin接口示意图
这种接口可以说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接口了,这种接口由于防误插性能出众,体积也比较小巧,所以正在赢得越来越的厂商青睐,现在这种接口广泛出现在读卡器、MP3、数码相机以及移动硬盘上。
下图为:Sony F828上的Mini B型5Pin接口
目前采用这种接口的设备目前有SONY相机、摄像机和MP3,Olympus相机和录音笔,佳能相机和惠普的数码相机等等,数量相当繁多。
常见Mini B型4Pin接口:
除了前面我们看到的最常见的Mini B型5Pin的接口以外,Mini B型还有很多种别的接口,其中的一些也比较常见。
●Mini B型4Pin
右图为:Mini B型4Pin的接口
下图为:Mini B型4Pin的接口的转接线缆
这种接口常见于以下品牌的数码产品:奥林巴斯的C系列和E系列,柯达的大部分数码相机,三星的MP3产品(如Yepp),SONY的DSC系列,康柏的IPAQ系列产品……
富士Mini B型4Pin Flat接口:
Mini B型4Pin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是Mini B型4Pin Flat。顾名思义,这种接口比Mini B型4Pin要更加扁平,在设备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富士Mini B型4Pin Flat
右图为:Mini B型4Pin Flat接口
这种接口和前面讲腗INI B型4pin非常类似,但是这种接头更为扁平,所占用的体积更小。
这种接口常见于以下设备:富士的FinePix系列,卡西欧的QV系列相机,柯尼卡的产品。
我们看到,富士的机器用这种接口的比较多,几乎旧有的机型全是这种接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在最新的S5000和S7000上已经放弃了这种接口,改投Mini B 5Pin的阵营。
尼康独有,Mini B型8Pin接口:
Mini B型除了前面的4Pin和5Pin的,还有一种就是8Pin的了,这种接头在其他设备上出现的几率就非常少了,通常出现在数码相机上。Mini B型的接口也有3种,一种是普通型的,一种是Round(圆)型的,还有一种是2×4布局的扁平接口。
●MINI B型8Pin
右图为:Mini B型8Pin的接口
这种接口适用的设备,据笔者所知目前只有Nikon Coolpix 775一个款型的产品使用这种接口。
●Mini B型8Pin Round
左图为:Mini B型8Pin Round接口
这种接口和前面的普通型比起来,就是将原来的D型接头改成了圆形接头,并且为了防止误插在一边设计了一个凸起。
这种接头可以见于一些Nikon的数码相机,CoolPix系列比较多见。虽然Nikon一直坚持用这种接口,但是在一些较新的机型中,例如D100和CP2000也都采用了普及度最高的Mini B型5Pin接口。
差点儿就普及,8Pin 2×4接口:
除了我们前面见过的Mini B型5Pin的接口,我想大家一定还对下面这种接口非常熟悉,这种接口也曾经相当的普及。
●Mini B型8Pin 2×4
图为:Mini B型8Pin 2×4接口
这种接口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接口了,例如我们熟悉的iRiver的著名的MP3系列,其中号称“铁三角”的180TC,以及该系列的很多其他产品采用的均是这种接口。这种接口的应用范围也还算是广,不过从iRiver自3XX系列全面换成Mini B型5Pin的接口后,这种规格明显没有Mini B型5Pin抢眼了。
[编辑本段]USB On-The-Go补充标准
USB On-The-Go Supplement 1.0:2001年12月发布。 USB On-The-Go Supplement 1.0a:2003年6月发布,即当前版本。
USB OTG是USB On-The-Go的缩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技术,2001年12月18日由USB Implementers Forum公布,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特别是PDA、移动电话、消费类设备。改变如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设备间多种不同制式连接器,多达7种制式的存储卡间数据交换的不便。
USB技术的发展,使得PC和周边设备能够通过简单方式、适度的制造成本将各种数据传输的设备连接在一起,上述我们提到应用,都可以通过USB总线,作为PC的周边,在PC的控制下进行数据交换。但这种方便的交换方式,一旦离开了PC,各设备间无法利用USB口进行操作,因为没有一个从设备能够充当PC一样的Host。
On-The-Go,即OTG技术就是实现在没有Host的情况下,实现从设备间的数据传送。例如数码相机直接连接到打印机上,通过OTG技术,连接两台设备见的USB口,将拍出的相片立即打印出来;也可以将数码照相机中的数据,通过OTG发送到USB接口的移动硬盘上,野外操作就没有必要携带价格昂贵的存储卡,或者背一个便携电脑。
在OTG产品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
* 新的标准,适用于设计小巧的连接器和电缆;
* 在传统的周边设备上,增加了Host能力,适应点到点的连接;
* 这种能力可以在两个设备间动态地切换;
* 低的功耗,保证USB可以在电池供电情况下工作
使用OTG后,不影响原设备和PC的连接,但使得在市场上已有超过10亿个USB接口的设备,也能通过OTG互联。
[1][2][3]【USB 3.0 简介】
英特尔公司(Intel)和业界领先的公司一起携手组建了USB 3.0推广组,旨在开发超过当今10倍的超高效USB互联技术。该技术是由英特尔,以及惠普(HP)、NEC、NXP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公司共同开发的,应用领域包括个人计算机、消费及移动类产品的快速同步即时传输。随着数字媒体的日益普及以及传输文件的不断增大——甚至超过25GB,快速同步即时传输已经成为必要的性能需求。
USB 3.0 具有后向兼容标准,并兼具传统USB技术的易用性和即插即用功能。该技术的目标是推出比目前连接水平快10倍的产品,采用与有线USB相同的架构。除对USB 3.0规格进行优化以实现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协议效率之外,USB 3.0 的端口和线缆能够实现向后兼容,以及支持未来的光纤传输。
“从逻辑上说USB 3.0将成为下一代最普及的个人电脑有线互联方式”,英特尔技术战略师Jeff Ravencraft说道,“数字时代需要高速的性能和可靠的互联来实现日常生活中庞大数据量的传输。USB 3.0可以很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并继续提供用户已习惯并继续期待的USB易用性体验。”
英特尔公司成立USB 3.0推广组之初就希望USB设计学会(USB-IF)可以作为USB 3.0规格的行业协会。完整的USB 3.0规格有望于2008年上半年推出,USB 3.0初步将采用离散硅的形式。
USB 3.0推广组,包括惠普、英特尔、NEC、NXP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致力于保护已有USB设备驱动器基础设施和投资、USB的外观以及方便使用的特性,同时继续发扬USB这种卓越技术的功能。
“我们对USB 2.0以及无线USB技术的支持彰显了惠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外围设备互联方式”,惠普公司负责打印成像与消费市场部门(Consumer Inkjet Solutions)的副总裁Phil Schultz说,“现在借助USB 3.0,我们将为客户创造打印机、数码相机及其他外围设备与个人电脑互联的更佳体验。”
“英特尔在两代USB技术的开发和采用方面均走于行业前列,USB现在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计算和手持电子设备外围接口”,英特尔高级副总裁兼数字企业事业部总经理帕特·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表示,“由于市场发展支持客户对庞大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的需求,我们希望开发出第三代USB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USB界面并对其进行优化来满足这些需求。”
“自首次安装有线USB以来,NEC一直都是USB技术的支持者”,NEC电子SoC系统部门总经理Katsuhiko Itagaki说道,“现在是时候进一步发展这个业已成功的互联接口以满足市场对庞大数据传输的更高需求,从而尽量缩短用户等待的时间。”
“NXP很高兴与其它顶级公司携手推进世界领先的互联技术来满足下一代外围设备的需求”,NXP半导体商业互联娱乐(Business Line Connected Entertainment)战略和业务发展部总监Pierre-Yves Couteau说,“作为USB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NXP致力于推动超高速USB的标准化和应用。”
“随着高速USB在个人计算、消费电子以及移动等各种细分市场内的普及,我们预计USB 3.0将迅速取代USB2.0端口成为高带宽应用领域的事实标准”,德州仪器Worldwide ASIC副总裁Greg Hantak表示,“德州仪器非常兴奋USB 3.0的卓越性能将进一步拓展USB的应用领域并为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
关于USB 设计学会 (Universal Serial Bus Implementers Forum)
非盈利组织USB设计论坛(USB-IF)成立的宗旨是为USB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提供支持。通过其标识和认证项目,USB-IF为高质量、兼容性USB设备的开发提供协助,USB-IF还大力宣传USB的优势以及经其认证的产品的质量。
USB 3.0标准正式完成并发布
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成的USB 3.0 Promoter Group今天宣布,该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0标准已经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新规范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制定完成的USB 3.0标准已经移交给该规范的管理组织USB Implementers Forum(简称USB-IF)。该组织将与硬件厂商合作,共同开发支持USB 3.0标准的新硬件,不过实际产品上市还要等一段时间。
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只有1.5Mb/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也大大提升到12Mb/s,至今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2000年4月,目前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达到了480Mb/s,是USB 1.1的四十倍;如今八个半年头过去了,USB 2.0的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USB 3.0也就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也就是625MB/s,同时在使用A型的接口时向下兼容。
IEEE组织最近也批准了新规范IEEE1394-2008,不过新版FireWire的传输只有3.2Gb/s,相当于USB 3.0的60%多一点。难怪苹果等业界厂商普遍对该技术失去了兴趣。
USB 2.0基于半双工二线制总线,只能提供单向数据流传输,而USB 3.0采用了对偶单纯形四线制差分信号线,故而支持双向并发数据流传输,这也是新规范猛增的关键原因。
除此之外,USB 3.0还引入了新的电源管理机制,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
测量仪器大厂泰克(Tektronix)在上个月第一家宣布了用于USB 3.0的测试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验证新规范与硬件设计之间的兼容性。
USB 3.0在实际设备应用中将被称为“USB SuperSpeed”,顺应此前的USB 1.1 FullSpeed和USB 2.0 HighSpeed。预计支持新规范的商用控制器将在2009年下半年面世,消费级产品则有望在2010年上市。
USB 3.0标识图
USB 3.0双总线架构图
通信层和电源管理特性
Standard-A型接口尺寸图
Standard-A型公口、母口实物模拟图
Standard-B型接口尺寸图
Micro微型接口尺寸图
线缆结构图
线缆截面接头示意图
USB 3.0标准接口与线缆样品
USB 3.0
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成的USB 3.0 Promoter Group今天宣布,该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0标准已经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新规范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制定完成的USB 3.0标准已经移交给该规范的管理组织USB Implementers Forum(简称USB-IF)。该组织将与硬件厂商合作,共同开发支持USB 3.0标准的新硬件,不过实际产品上市还要等一段时间。
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只有1.5Mb/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也大大提升到12Mb/s,至今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2000年4月,目前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达到了480Mb/s,是USB 1.1的四十倍;如今八个半年头过去了,USB 2.0的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USB 3.0也就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也就是625MB/s,同时在使用A型的接口时向下兼容。
IEEE组织最近也批准了新规范IEEE1394-2008,不过新版FireWire的传输只有3.2Gb/s,相当于USB 3.0的60%多一点。难怪苹果等业界厂商普遍对该技术失去了兴趣。
USB 2.0基于半双工二线制总线,只能提供单向数据流传输,而USB 3.0采用了对偶单纯形四线制差分信号线,故而支持双向并发数据流传输,这也是新规范猛增的关键原因。
除此之外,USB 3.0还引入了新的电源管理机制,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
测量仪器大厂泰克(Tektronix)在上个月第一家宣布了用于USB 3.0的测试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验证新规范与硬件设计之间的兼容性。
USB 3.0在实际设备应用中将被称为“USB SuperSpeed”,顺应此前的USB 1.1 FullSpeed和USB 2.0 HighSpeed。预计支持新规范的商用控制器将在2009年下半年面世,消费级产品则有望在2010年上市。
USB 3.0标识图
USB 3.0双总线架构图
通信层和电源管理特性
Standard-A型接口尺寸图
Standard-A型公口、母口实物模拟图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氧)贡献关于“什么是usb闪存驱动器?”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依稀故人在)分析“潍柴动力未来市值万亿”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潍柴动力未来市值万亿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依稀故人在】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分析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 亿欧导读 ]“忧患意识让我始终保持清醒”,谭旭光已执掌潍柴17年,千亿企业的转型正在开启,风浪之中,巨轮将驶向未知的深海中。
作者丨程天琦
编辑丨郝秋慧
“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路从基层摸爬滚打的谭旭光,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1977年,不满17岁的谭旭光一头扎进了潍柴的产品实验室,当时身在基层的他很难想到,多年以后,自己成了集团掌门人,潍柴动力已市值千亿,在中国商用车领域举足轻重。
目前,潍柴动力在重卡发动机市场占有率已位居第一。在多缸柴油机市场,2019年其市占率达17.1%,第二名玉柴集团的市占率仅有9.8%。
2007年,潍柴动力在深交所上市,彼时净资产仅为94.1亿元,2019年底已达697.8亿元,12年间翻了7.4倍。近三年时间内,潍柴股价也翻了3.6倍,市值翻了近5倍。
“我们就是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在谭旭光的大胆带领下,潍柴这家1953年的企业在时代变化中依然发展强劲。
01、收购“无名小卒”
2002年,潍柴动力由潍柴控股集团联合海内外投资者联合成立,2004年在港股上市,谭旭光开启了全球化资金的重要道路。
如今,潍柴产品已打入了欧洲、北美、亚洲的110多个国家,离不开其多年来的海内外兼并与收购。
这一切始于15年前的那场收购。
2005年,刚在港股上市不久的潍柴,便以10.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湘火炬。当时看似的巨额收购,却让潍柴动力至今从中受益颇丰。
湘火炬旗下拥有陕重汽(生产重卡整车),株洲湘火炬(生产发动机火花塞),法士特(生产变速器)和汉德车桥。这让潍柴一举获得了富含重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豪华大礼包”。
当时陕重汽不过是个“无名小卒”。
2005年,陕重汽年销量仅为1.4万辆,到了2019年,其销量为17.7万辆,行业排名第四,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率,市占率多年稳定在15%。如今,陕重汽已是各大重卡企业“眼热”对手。
有了陕重汽的加持,潍柴的产品便有了重要支撑。如今潍柴约26%的发动机销量均由陕重汽带动。
收购陕重汽三年后,潍柴迎来了自己一次重大的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起了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重卡则是其最重要的生产工具。重卡销量在2010年达到顶峰,年销量首次突破百万,增速高达57.8%。
谭旭光抓住了此次机遇,结合了潍柴与陕重汽的双重优势,潍柴当年营收同比增长78.1%,首次突破600亿大关,净利润更是翻了一倍多。这一年的“好机遇”为潍柴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潮起潮落,2010年左右的重卡提前透支了部分未来需求。自2011年开始,重卡基本呈现回落趋势。房地产红利之后,潍柴营收与利润开始走跌。
02、当物流撞上电商
重卡市场的失势,倒逼潍柴开始探索新的方向。
这一次,潍柴瞄准的是物流领域。谭旭光意识到中国物流运输设备上的不足,开始了“师夷长技以自强”之路。
2012年,潍柴动力以7.3亿的价格收购了德国叉车巨头——凯傲。实际上,潍柴动力看上的是凯傲旗下的林德液压。工程机械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得液压件者得天下”,潍柴动力由此拥有了先进的液压技术,派出了研发人员与林德携手,将高性能的液压产品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
正当其在物流领域取得进展之时,潍柴又迎来了一场“意外”的春风。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物流行业因此迎来一波“鸟语花香”,需求阵地开始从工程机械行业转移至快递物流行业。
幸运的是,重卡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同年,重卡销量由跌转涨,同比增长22.2%。
到了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突破23万亿元。2017年重卡销量同比增长53.4%,第二次破百万辆,并且从此开始连续稳定在110万辆。2019年,在整体车市寒冬的背景下,重卡销量再创新高,累计销售117.4万辆。
纵观潍柴历年发展,2013年和2016年绝对是潍柴关键的两年:分别实现了将营收和净利增速由负到正的转变。2017年,潍柴营收突破1500亿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搭上了重卡的高速列车,潍柴奠定了自身的基础。
最惨的则是2012和2015年,潍柴的归母净利润降幅分别达到46.6%和72.3%。如此过山车式的净利波动增加了潍柴潜在风险,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潍柴目前较低的估值。
为强化物流领域的优势地位,潍柴尝试向智能物流转变。
收购凯傲的五年后,潍柴通过子公司凯傲收购自动化物流公司——德马泰克。随着潍柴与德马泰克的研发联手,潍柴智能物流系统上线,其物流作业效率提升30%,节约了100人左右的人力成本。
2019年,潍柴的智能物流营收达670亿元,占比高达38.4%,成重要的支撑业务之一。
03、谭大胆的双重转型
扩张中的潍柴,不得不思考长期发展。
近年来,中国发起了“蓝天保卫战”,新能源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转型新能源战略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2020年3月31日,一向有“谭大胆”之称的谭旭光,宣布潍柴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
在此之前,潍柴已在悄然布局。
2018年底,潍柴动力以1.64亿美元入主全球氢燃料电池企业——加拿大巴拉德公司。同时,其增持了新一代低成本燃料电池技术企业——英国锡里斯,成为其重要战略股东。2019年底,通过收购新能源德企ARADEX(欧德思),潍柴成功拥有了电机控制器核心技术。
目前,潍柴已完成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开发。2019年,潍柴累计交付100余台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超过100万公里,初步实现商业化落地。
未来,潍柴动力耗费近140亿元、建设规划面积1460亩的潍柴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也将于2025年在山东潍坊建成。
由于商用车是潍柴的重要核心,其在智能驾驶的探索上也不甘落后。
2019年9月,潍柴曾展示满足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无人驾驶矿车。同年底,潍柴以6.6亿元收购了清智科技55%的股权,彼时这家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商仅成立3年。
清智科技虽年资尚浅,其核心业务是商用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潍柴的智能化改革不谋而合。
现阶段,商用车ADAS前装普及率甚至还远低于乘用车25%的普及率。随着中国相关法规(例如《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的颁布,ADAS从后装向前装的脚步也将加快,潍柴又能从中“分一杯羹”。
但转型道路上的潍柴,仍需披荆斩棘。
目前,我国大客车的新能源电动化率比较乐观,约为50%。然而,新能源物流车的电动化率仅有5%。潍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改善新能源物流车现有问题,更多推广新能源产品。性能与基础建设也是物流车电动化的两大“拦路虎”。
我国重卡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以价格低廉,产品投资回收期短为特点。新能源车的高售价是很大一部分买家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在国家加大建设全国范围内新能源基建的同时,潍柴动力可加大研发性能更优良的新能源商用车,以顺应趋势,抓取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再者,智能驾驶在商用车的应用,仍处于行业早期。潍柴若要实现集团转型,这将是一个长期性战役。
04、驶向深海
A股上市的13年间,潍柴的营收与利润起起伏伏,曾经历四次负增长。当下和未来,潍柴存在着诸多挑战。
近四年,高杠杆率加速了潍柴的扩张进程,也意味着当现金流不足时,将出现债务违约风险,最终可能危及整个企业。
潍柴动力的收购,带来了优质产业链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商誉。潍柴2019年高达238.2亿元、约占净资产34.1%的商誉总值会带来潜在压力。商誉的65%来自于智能供应链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的收购,这类企业(例如德马泰克)的减值风险尤为重要。
一旦潍柴商誉大幅减值,净利润可能由正转负。
疫情“黑天鹅”飞来,直接会冲击潍柴动力的是客车、货车销量和游艇业务的下滑。同时,在全球抗疫背景下,海外业务势必减少甚至停滞,并且外汇风险增大。
但“黑天鹅”总要飞走的。疫情影响只是短期的,重要的是看长期发展。2019年,由于国三车型的置换,重卡将存在一些潜在需求,可在疫情结束后进行释放。
如今,疫情已逐渐好转,物流车复工比例已达到去年水平。
随着中国对柴油车排放标准一再提高,新能源产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越来越蓬勃壮大的物流业也必然是未来增长迅速的领域,因此潍柴动力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不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攻下新能源物流车必然是关键一步。
“忧患意识让我始终保持清醒”,谭旭光已执掌潍柴17年,千亿企业的转型正在开启,风浪之中,巨轮将驶向未知的深海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依稀故人在)解答关于“潍柴动力未来市值万亿”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Treasure 珍重)解答“全自动内衣洗衣机什么牌子好”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全自动内衣洗衣机什么牌子好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Treasure 珍重】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详解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全自动洗衣机牌子有很多,比如西门子、海尔、松下、小天鹅、美的等,推荐如下:
1、西门子:西门子洗衣机品牌源于德国,始创1847年德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享誉全球的家电品牌, 西门子洗衣机是全自动洗衣机十大品牌之一。精心融合智能洗涤科技与德式精良工艺,开启全新洗护体验!iSensoric智控洗涤科技,细致深入洗涤每一步 。
2、海尔:海尔创立于1984年,海尔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且海尔集团也是中国企业500强,海尔集团公司最先是以生产电冰箱起步,现在产品已涉足家电的各个方面。 全自动洗衣机十大品牌之一 。
3、松下:Panasonic松下洗衣机品牌始于1918年日本,松下是世界著名消费电子品牌,1918年,松下电器由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创立。从智能马桶盖引领的卫浴空间变革,到松下轻厨房号召的与家人共享珍贵时刻,松下家电提供的不只是单一产品的价值,而且用多样化产品线的综合实力。
4、小天鹅:小天鹅LittleSwan是著名的国产品牌,品牌创立于1958年,属于美的集团旗下的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小天鹅洗衣机在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小天鹅洗衣机有着先进的变频技术。小天鹅走在世界洗衣机高端转型最前沿 比佛利洗衣机再添爆款,双系统加持颠覆洗衣逻辑。
5、美的:美的品牌创立于1968年,是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顺德北滘新城内。美的凭借着空调、洗衣机以及冰箱等多个系列闻名于市场,美的已在全世界拥有了200多家子公司,60多个海外分支机构及10个战略业务单位,同时为德国库卡集团最主要股东。
扩展资料:
全自动洗衣机选择途径:
1.根据洗净度和磨损率挑选。
滚筒洗衣机模拟手搓,洗净度均匀、磨损率低,衣服不易缠绕;波轮洗衣机洗净度比滚筒洗衣机高10%,自然其磨损率也比滚筒洗衣机高10%。
2.根据耗电量和耗水量挑选。
滚筒洗衣机洗涤功率一般在200瓦左右,如果水温加到60摄氏度,一般洗一次衣服都要l00分钟,耗电在1.5度左右。相比之下,波轮洗衣机的功率一般在400瓦左右,洗一次衣服最多只需要40分钟。在用水量上,滚筒洗衣机约为波轮洗衣机的40%~50%。
3.根据按经济和实用选型挑选。
一般说来滚筒洗衣机比波轮洗衣机贵,全自动滚筒洗衣机的市场价在2500元左右,全自动波轮洗衣机的市场价在1000元~2000元左右。最近市场上一些电脑智能仿生型、网络数字遥控型、消毒杀菌健康型等新技术类型洗衣机。
4.根据噪声和故障率挑选。
一般噪音小的洗衣机,都采用直流永磁无刷电机直接驱动,有效地防止了噪音的产生,去除了传统洗衣机因机械转动所带来的噪音,而且比采用交流电机节电50%。一般说来,噪声越低、无故障运行时间越长,洗衣机的质量就越好。
5.按习惯和条件选择。
买哪一种洗衣机要看看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条件。首先确定常洗涤的衣物和洗衣机的价位,如毛料、丝绸衣物较多,建议选购滚筒洗衣机;如以洗涤棉布衣服为主,则建议选择波轮洗衣机。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Treasure 珍重)解答关于“全自动内衣洗衣机什么牌子好”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无限·牵绊)解答“南通企业集成系统哪家好”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南通企业集成系统哪家好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无限·牵绊】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解答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整个江苏省的不少,南通的不多哦,附上江苏所有的有资质的系统集成公司名单
江苏省 江苏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昆明自动化成套(集团)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欣网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一级
江苏省 贵州新兴研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扬州国脉通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新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江苏华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熊猫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南京明泽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亿迪电脑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南京科融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苏源高科技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依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瑞仪泰克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东富石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新亿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门市新光网络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江苏联宏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市苏元信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通达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因泰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科建教育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多伦科技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科安电子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同庆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新联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嘉华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无锡华通智能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新兴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新电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迪软软件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锦图数码演示系统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江苏东大智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省引江水利水电设计研究院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南大金利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镇江联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金陵科技集团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南邮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唐山龙赫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理工科技系统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廊坊市慧智计算机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保旺达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怡和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欧索软件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中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东亮科技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江苏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东大金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金中天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蓝深远望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智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江苏宏图高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江苏怡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怡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朗坤软件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国华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南大苏富特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天亿达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鼎盟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普华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广播电视系统工程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昌思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贝斯特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苏州市世跃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江苏国瑞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集群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开拓信息与系统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苏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天技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意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高登电子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赛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三棱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卡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利朗科技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江苏科海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富润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通四建智能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达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新希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同创电脑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浙江智建电子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宁市旭科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琨越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慧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星网软件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飞天科技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省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市方大计算机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常德亿利达电脑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四级
江苏省 江苏景雄科技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二级
江苏省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一级
江苏省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群立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国润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国盾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市易达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恒天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聚立工程技术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同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南大尚诚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江苏鑫瑞德系统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三级
江苏省 苏州工业园区和信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蓝泰交通设施有限责任公司 四级
江苏省 南京迪泰计算机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四级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无限·牵绊)分析关于“南通企业集成系统哪家好”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星座聯盟公会)贡献“骨传导不入耳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骨传导不入耳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星座聯盟公会】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探讨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下面10款是市场中最火爆的骨传导蓝牙耳机。大家在挑选的时候可以看看。
一、南卡Runner骨传导蓝牙耳机
先来说这款在运动领域异常火爆的的NineKa南卡骨传导耳机,是一款性价比超高的运动蓝牙耳机,除了在数码圈,运动界受追捧外,还在时尚圈蹿红,被不学生党、网红、潮流人士推荐。NineKa南卡骨传导耳机刚上线就吸引了无数运动达人的热爱,销量尤为火爆,常常断货,归咎原因就是NineKa南卡骨传导耳机黑科技无需入耳,也能畅听高品质音乐,并且可以保持对周围环境的察觉,让运动更安全。
Nineka南卡骨传导耳机的性价比非常高,耳机材料用料都是采用的高标准航空级别的,寻遍了全球三十多家供应商,在线材、振膜、震动传感单元上花费大量心思!在耳机品质和音质方面,NineKa南卡骨传导耳机聘请音乐大师针对音质表现开发的骨传导音质进行百万次调试,最舒适度最好的音质呈现出来。同时采用无孔漏音机身设计,配合独家降漏音技术,降低80%漏音现象,音量不变情况下,有效降低骨传导发声的震动感也提升音质,而且无需入耳,就能畅听高品质音乐。
二、机乐堂 JR-G1骨传导蓝牙耳机
这款耳机相对于其他骨传导耳机相比还不错的,配置上采用的是5.0蓝牙芯片和进口的CSR主芯片,连接距离可以达到10米。 而且稳定性很好,传输功率高,几乎不受信号影响。 耳机材质采用记忆钛合金骨架可以自由弯曲而不会受到损坏,并且对耳朵没有负担。
三、UCOMX骨传导耳机
UCOMX骨传导耳机小巧的机身佩戴舒服,骨传导设计概念更能保护耳膜,防水设计下更适用于不同的场景。5级防水设计,无论是淋雨还是汗水侵蚀,都能轻松应付;内置120mAh大电池,听歌播放时间长达10个小时,且待机时间可长达一周。
四、爱国者骨传导蓝牙耳机
由于采用了钛合金材质骨架,爱国者骨传导蓝牙耳机G06的重量仅有47g,加上环保PU皮质包裹,佩戴轻盈舒适、安全可靠,即便在激烈的跑步、骑行等运动过程中也不会脱落。而且骨传导耳机不会堵塞耳道,户外运动时可以边享受音乐边留心周围环境异常声音,让听音乐更加安全、放心。在音质的表现方面,爱国者延续了其优秀的品质,这款产品配置HIFI级CSR8645蓝牙主动芯片,让无损音乐的传输稳定、安全、低功耗,实现了双通道立体声、音质高保真的效果。
五、韶音AS800骨传导耳机
耳机整体采用亲肤硅胶材质,手感细腻舒适,也方便清洗。耳挂部分是标准的钛合金记忆后挂,韧性十足,轻松回弹。韶音AS800跟所有主打功能的耳机一样,在音质方面,无法与同价位入耳耳机相提并论。但官方也在尽量优化,据官方介绍,韶音AS800采用30°独家专利倾斜技术,不但有效降低震动困扰,更有效增加贴面面积,声音传递更高效。
六、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
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具有IPX7防水等级,电池容量305毫安,在正常条件下可以连续播放8小时,并带有发光带,以确保夜跑者的安全。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在细节上非常谨慎,无论是耳机整体的设计,还是随附的小玩意都非常贴心。傲石睿途骨传导耳机使用经过UL认证的高性能锂电池来实现250小时的长时间待机,10-12小时的连续通话以及8-10小时的连续音乐播放。
七、OKSJB10骨传导耳机
OKSJB10骨传导耳机高频震动马达比普通耳机要大一圈,由于一般骨传导耳机的效率不是很高,所以都配备了很大的电量,在这款耳机的电池容量为200mAh,搭配了蓝牙5.0级别的低功耗芯片,可以使用10个小时左右,续航时间大为提高。并且具备IPX4级别的防水级别,表面为纳米涂层,可以全天候使用,无惧汗雨。
八、BoCo骨传导耳机
BoCo WR-5挂耳式骨传导耳机外形形似一个钩子,耳机从耳后向前佩戴,分别在耳廓前后方有两处固定点,保证耳机的稳定;WR-3夹耳式则只有一个固定点,上耳夹放入耳垂上方的凹进处,下耳夹能够上下摆动以调整夹力点。两款均为PC材质,有黑、白两色可供选择,并配置了更换配件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耳朵。
九、智能骨传导耳机Runbone BS-G1(追求者)
Runbone智能运动骨传导耳机在实际体验中仍然非常独特。它的智能性体现在用户是否需要使用耳机,内置感应器识别。卸下耳机后,耳机将自动停止音乐播放,并在戴上耳机后继续播放。续航方面,音乐播放时间约为9小时。开启运动监控功能后,还会增加电量的消耗,续航方面时间将减少到约6小时。
十、酷开 Open2 骨传导耳机
酷开 Open2 骨传导耳机采用挂耳式设计与后挂半环一起,可以有效地夹住双耳,让使用者在运动中随心所欲,不用担心耳机掉落。双悬挂音频系统,让骨传导的音质得以大大提升,另外耳机后挂内置超弹性记忆钛合金材质打造的骨架,弹性适中。外覆柔软硅胶材质,百折不弯,任意扭曲都不变形。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疑贡献者:(星座聯盟公会)分析的关于“骨传导不入耳蓝牙耳机哪个牌子好”的问题了,不知是否已经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没有,下一篇内容可能是你想要的答案,接下来继续讲解下文用户【メ霸气ヴ爷ャ】回答的“怎样制作课件app详细步骤”的一些相关疑问做出分析与解答,如果能找到你的答案,可以关注本站。
怎样制作课件app详细步骤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メ霸气ヴ爷ャ】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讲解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制作一个好的手机APP需要哪些步骤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企业标识,APP的开发作为现代企业身份的象征,不断的被接受,很多企业或者个人想要寻求一个新的高度,都选择了APP开发。那究竟一款普通的APP开发制作流程有哪些呢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APP开发的制作流程。
一、明确APP功能需求
想要开发一款APP,就要想到在APP里面的功能都有哪些,明确自己开发APP的用途是在哪里,把自己变成一个APP的使用者,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一个使用者会需要哪些功能。
二、APP功能思维导图展示
小编在这里讲一下,app的功能思维导图展示不是每一个公司在明确功能需求后都会给你做的,很多公司为了节约时间,不浪费成本,只有你签完合同了以后她们才会做出一份功能展示,APP开发的行业人来说,我觉得这种公司不太真诚,具体的我这里暂且不谈。
三、APP产品报价
上一步APP思维导图功能展示环节,你可以随意的增添删改,把一些合理的,不合理的该增加的增加,该删掉的删掉,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而最终确定功能后,公司产品经理会根据核算开发周期,人员投入等给你一个合适的报价,当然很多公司的价格出入较大,你可以讲价。如果觉得合适可以签合同,那就签合同交定金,注意,一定要仔细看一下合同内容。
四、确定APP的UI设计
UI设计是APP正式开发的第一步,而UI设计也就是APP开发出之后一个小缩影,所以当开发公司给你UI设计图以后一定要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哪里不合适就抓紧修改,UI设计完以后APP开发就正式开始了。
以上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答(メ霸气ヴ爷ャ)分析关于“怎样制作课件app详细步骤”的答案,接下来继续为你详解用户(逆天战队)贡献“潍柴展现中国制造硬实力”的一些相关解答,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
潍柴展现中国制造硬实力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逆天战队】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分析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01
涅槃
山东潍柴最早可追溯于1946年1月在威海创建的建国铁工合作社,主要进行军工修理、制造七九步枪。后更名为环海铁工厂,除制造七九步枪外,从事汽船修理。
1948年12月,迁至潍放坊子(今潍坊市坊子区),1953年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1954、55年,引进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等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成为专业化生产柴油机的企业。1957年底,年产柴油机500多台。1965年,年产柴油机600多台,被国务院评为七十个大庆式企业之一。
而因为国企落后的制度问题使得其在市场化经济的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直到1998年,因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陷入困境,濒临破产。
也就在这时,跟随了潍柴20年的谭旭光临危受命,担任潍坊柴油机厂厂长(与董明珠的剧情雷同)。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喊出“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口号,大举裁员,打破了国企铁饭碗的概念,让潍柴迅速走出困境,建立起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并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5年,潍柴集团并购湘火炬,将行业内优质资源陕汽重卡、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纳入麾下,打造了重卡黄金产业链,形成了“潍柴系”的雏形。并借此于2007年4月30日回归A股市场。
2010年,继续加速扩张并购了亚星客车与扬州柴油机厂,此时的潍柴系,年营业收入近1000亿元,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
之后山东省的优势资源也相继纳入“潍柴系”的版图。2009年,以潍柴为主体,联合山推、山东汽车集团等组建山东重工集团,形成了工程机械板块的产业联合;2019年,重组山东交工,将中通客车划归麾下,打造客车产业链;2018年9月,谭旭光被任命为中国重汽党委书记、董事长,2019年9月“潍柴系”完成与中国重汽(SZ:000951) 重组整合,共同做强商用车板块;此后,雷沃重工国有股权划归“潍柴系”。
02
扩张
2008年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造成重创,2009年,“潍柴系”开始了欧洲三部曲的第一部,潍柴动力(SZ:000338)以299万欧元的低成本并购法国百年海上动力品牌博杜安,实现了发动机产品序列全覆盖;
而金融危机对欧洲的打击远比美国严重,进而引发欧债危机,潍柴集团抓住机遇,于2012年并购了全球知名的豪华游艇品牌法拉帝,进而与博杜安的收购形成协同效应;
同年,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战略重组世界第二大,欧洲第一大叉车厂商德国KION GROUP与液压机械巨头林德液压,目前潍柴动力已持有KION GROUP 45%股权,持有林德液压90%股权。
而KION GROUP 与潍柴在2020年3月决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并在11月18日在法兰克福宣布增发融资,潍柴动力作为公司控股股东,认购发行股份的50%,也使得其对KION GROUP总持股比例达到了50%左右,完成绝对控股。至此,潍柴动力的欧洲收购之旅告一段路。
“欧洲三部曲”将“大缸径高速发动机”,“豪华游艇”,“高端叉车和液压”等产品品牌带入“潍柴系”家族,2019年,KION GROUP 总营收达到88亿欧元,成为仅次于Siemens和BOSCH的第三大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而如果更加严格定义机械设备的话,刨除电子设备业务,KION GROUP可算作德国第一大机械设备制造企业。
借助KION GROUP,谭旭光开启了第二轮海外扩张,通过KION斥资21亿美元并购德国企业DH Services Luxembourg Holding S.à.r.l(简称DH控股)。
作为DH控股附属美国企业的Dematic Group S.àr.l.(简称德马泰克),是全球知名的供应链集成自动化技术、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动化物料搬运设备提供商和全球第一大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其提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17年3月份,潍柴动力投资6000万美元,与美国Power Solutions International Inc.(简称PSI)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持有其750万股普通股,占其发行总股本的40.71%,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根据协议,交易交割完成18个月后,潍柴动力进一步增持PSI股份至51%,完成绝对控股。
PSI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全球领先的发动机生产商及分销商。生产各类高性能、经认证的低排放动力系统,主要使用天然气和丙烷等非柴油燃料,公司是大多数客户所需的可替代燃料动力系统的唯一供货商,它的动力系统目前被原始设备制造商广泛应用于多种应用程序的作业上,包括固定发电机、石油和天然气设备、叉车、高空作业平台、工业扫地机等设备以及其他工业设备。
此外,PSI公司还推出了一系列专门适用于道路市场的替代燃料动力系统。
至此,潍柴动力完成了北美二“重奏”(重组),为“潍柴系”增添了智能物流和天然气发动机业务,并凭借此次并购成功进军北美市场。而对于潍柴来说,版图的扩张之路似乎并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2018年8月29日Ballard Power System(简称$巴拉德动力系统(BLDP)$ )与潍柴动力达成历史性战略合作,潍柴动力将斥资1.63亿美元购入该公司19.9%的股权。这家加拿大公司的零排放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该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截至当前,巴拉德公司已经设计和交付了超过250MW的燃料电池产品。
2018年12月12日,潍柴动力增持英国锡里斯动力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锡里斯)的股权并完成交割,总投资约2800万英镑。持有20%股份,成为锡里斯重要的战略股东,将就联合开发、合资及技术转让等开展实质性业务合作。
锡里斯是新一代、低成本燃料电池技术领导者,目前其产品覆盖住宅、数据中心、商业发电和汽车四个应用领域。至此,潍柴完成对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布局。
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到来,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尼古拉,都期望在重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潍柴为了能够提早布局未来,2019 年 11 月,潍柴动力与天津清智科技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 6.6 亿元现金对价收购清智科技 55% 的股权。
清智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是一家源于清华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高科技企业和商用车自动驾驶供应商。清智科技作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首批成员单位、AEBS标准起草单位,目前业务定位于商用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前装供应商和特定场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并立足于高速工况下的辅助驾驶与低速工况下的无人车两大场景,逐步向L4、L5级无人驾驶发展。部分ADAS产品已经在11家商用车厂实现标配,有42个车型通过产品公告,已投入量产。
近几年潍柴集团开始将储备新能源技术加速应用,寻求扩大垄断优势。
2018年10月16日,潍柴—博世战略合作十五周年庆典在山东潍坊隆重举办,双方认为在传统动力业务上的合作成绩显著,新能源合作也顺利开启。
2019年10月15日,潍柴动力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山东潍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就甲醇发动机开发展开合作,共同布局甲醇重卡市场。
在2020年3月31日宣布,在山东潍坊建成全球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基地,2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
03
垄断
近20年,潍柴集团创造了销售收入增长38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37%的“潍柴”和“潍柴奇迹”。
2019年潍柴动力(SZ000338)营收达到174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91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虽然营收为第二名华域汽车的1.5倍,但是利润竟达到其2倍。
这都得益于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的业务扩展,提升了其利润率,并逐渐摆脱行业周期性,交出连续10年营收增长,近5年ROE均高于20%的完美答卷。
2020年9月16日潍柴动力在山东济南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突破50%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实现了将柴油机热效率从46%级别提升到50%级别的跨越式进步,且可满足国六/欧IV排放要求,从而帮助商用车柴油机燃油消耗将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谭旭光称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第一次百米跑入10秒”。
由于潍柴集团跨国企业的性质,潍柴动力33%的收入来自海外,而2020年3-6月欧洲因疫情原因施行了3个月的封禁,导致其2020年一季报,中报的营收出现下滑,但得益于中国今年火热的重卡行情和欧洲逐渐解封,潍柴动力在三季报中又实现正增长,并录得同比扣非净利润66.7%的增长率。
目前潍柴动力在国内商用多缸柴油机市场,市占率23%;在国六发动机市场,市占率44%;在天然气发动机领域更是绝对垄断,市占率达到49%。
在11月11日,陕汽X6000高端重卡正式上市发布,其搭载了全球最强的热效率50%商用车柴油机,并整合了自动驾驶技术,成为目前国内首款拥有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型卡车。
在人才培养方面,潍柴集团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理工等国内优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垄断国内优秀人才,面向燃料电池、电控两个方向,潍柴进行了两场中高端领军人才的社会招聘。魏兆宗找到专业的猎头公司,对方调查后回复:“这两个方向90%的领军人才都已在潍柴麾下,再招只能去海外了。”
谭旭光在内部文件中提出: “潍柴系”10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要在2025年前实现,完成发动机 “双百万”战略目标,即道路发动机销量100万台,非道路发动机销量100万台;整车整机100万辆。
结合目前的情况,潍柴集团2019年收入突破2600亿元,2020年达到2900亿元左右,以年复合增长率10%来进行保守计算,2025年可达到4700亿元的收入,而随着人民币进入升值周期,同时并购业务的协同效应也将逐渐提升,年增长率正常情况下应大概率高于10%,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非天方夜谭。
潍柴动力战略布局图谱
04
潍柴动力未来十大看点
1. 中国重汽与陕重汽在重卡市场扩张帮助潍柴国六柴油发动机扩大市场优势地位
2. 凯傲集团携德马泰克抢占全球智能物流市场
3. 巴拉德动力协同锡里斯动力抢占全球燃料电池市场
4. 潍柴动力抢占中国氢能发动机市场
5. 林德液压与凯傲集团扩大全球叉车市场优势
6. 林德液压与雷沃重工协同布局中国农用机械市场
7. 清智科技抢占中国商用车无人驾驶市场
8. 博杜安与潍柴重机进军中国公务艇市场
9. 法拉第进军亚洲高端游艇市场
10.谭旭光与其管理和研发团队
05
二级市场现状
1. 外资持股占流通股19%,摩根大通和施罗德大举加仓
2. 潍柴动力2020年11月13日发布公告,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分红,且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应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上文就是道尔智控小编解疑贡献者:(逆天战队)解答的关于“潍柴展现中国制造硬实力”的问题了,不知是否已经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没有,下一篇内容可能是你想要的答案,现在接着继续评论下文用户【东部丶信仰者】回答的“cad有什么作用和用途”的一些相关疑点做出分析与解答,如果能找到你的答案,可以关注本站。
cad有什么作用和用途
本文最佳回答用户:【东部丶信仰者】 ,现在由道尔智控小编为你分析与【普泰克智能科技】的相关内容!
最佳答案CAD技术应用概况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航空和军事工业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将CAD/CAM技术评为当代(1964-1989)十项最杰出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三十几年来CAD技术和系统有了飞速的发展,CAD/CAM的应用迅速普及。在工业发达国家,CAD/CAM技术的应用已迅速从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扩展,由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推广,由高技术领域的应用向日用家电、轻工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中普及。而且这一技术正在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CAD是一个包括范围很广的概念,概括来说,CAD的设计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机械、电气、电子、轻工和纺织产品;另一类是工程设计产品,即工程建筑,国外简称AEC(Architecture、Engineering和Construction)。而如今,CAD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艺术、电影、动画、广告和娱乐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CAD在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采用CAD技术进行产品设计不但可以使设计人员'甩掉图板',更新传统的设计思想,实现设计自动化,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可以使企业由原来的串行式作业转变为并行作业,建立一种全新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体制,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如今世界各大航空、航天及汽车等制造业巨头不但广泛采用CAD/CAM技术进行产品设计,而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金进行CAD/CAM软件的开发,以保持自己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市场上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omputerAidedArchitectureDesign,简称CAAD)是CAD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它为建筑设计带来了一场真正的革命。随着CAAD软件从最初的二维通用绘图软件发展到如今的三维建筑模型软件,CAAD技术已开始被广为采用,这不但可以提高设计质量,缩短工程周期,还可以节约2%至5%的建设投资,而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的基本建设投资都有几千亿元之多,如果全国大小近万个工程设计单位都采用CAD技术,则可以大大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
CAD技术还被用于轻纺及服装行业中。以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花样设计、图案的协调、色彩的变化、图案的分色、描稿及配色等均由人工完成,慢、效率低,而目前国际市场上对纺织品及服装的要求是批量小、花色多、质量高、交货要迅速,这使得我国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采用CAD技术以后,大大加快了我国纺织及服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如今,CAD技术已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电影、动画、广告和娱乐等领域大显身手。电影拍摄中利用CAD技术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美国好来坞电影公司主要利用CAD技术构造布景,可以利用虚拟现实的手法设计出人工不可能做到的布景。这不仅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电影的拍摄成本,而且还可以给观众造成一种新奇、古怪和难以想像的环境,获得极大的票房收入。比如美国的《星球大战》、《外星人》、《侏罗纪公园》等科幻片以及完全用三维计算机动画制作的影片《玩具总动员》,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轰动全球的大片《泰坦尼克》应用了大量的三维动画制作,用计算机真实地模拟了泰克尼克航行、沉船的全过程。此外,动画和广告制作中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造型技术,实质上也是一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还被用于各种模拟器及景物的实时漫游、娱乐游戏中。
近十年来,在CIMS工程和CAD应用工程的推动下,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和企业采用这一技术来提高设计效率、产品质量和改善劳动条件。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CAD软件有好几十种,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和软件公司也都立足于国内,开发出了自己的CAD软件,并投放市场,我国的CAD技术应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CAD/CAM领域的技术现状
1.CAD技术的特点
CAD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集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网络通讯等计算机及其他领域知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设计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行业竞争能力的一项关键技术。CAD技术的特点是涉及面广而复杂、技术变化快、竞争激烈,而且投资大、风险高、产出高。现代有名的CAD/CAM软件都是规模巨大、功能众多、系统复杂,所以投资大、开发周期长,难以及时跟上硬件平台和开发环境的迅速发展,以及广大用户需求的变化和不断增长的要求。
2.CAD系统的硬件环境
当前CAD系统的硬件环境主要是工程工作站及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是具有高速的科学计算、丰富的图形处理及灵活的窗口与网络管理功能的交互式计算机系统,它一般具有32位或64位字长的中央处理器(CPU),广泛采用精简指令(RISC),超标量、超流水线及超长指令技术,具有Unix操作系统和X窗口管理系统,在一个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运行。目前流行的工作站主要有:Sun公司的SPARCStation10工作站,美国惠普(HP)公司的HP-PA工作站,DEC公司的Alpha工作站,SGI工作站及IBM公司的RS/6000工作站。工作站虽然性能优越,图形处理快,但价格却十分昂贵,这在当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AD/CAM技术的推广。
以前,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相比在计算、图形、网络及并行处理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别。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DOS及Windows等系统软件在可靠性、安全性及效率等方面也不如工作站上的系统软件。然而,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图形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操作系统的逐渐完善,使其与专业RISC/Unix工作站的性能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Intel的PentiumPro和PentiumⅡ芯片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NT的发布,使得个人计算机在性能上完全具备了与中低档工作站竞争的实力,加之个人计算机价格低廉,这使其在普及CAD应用中起到了工作站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3.当今CAD/CAM领域的主流技术
(1)基础造型技术(参数化设计、变量化设计及特征造型技术)
在CAD技术发展的初期,CAD仅限于计算机辅助绘图,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CAD技术才从二维平面绘图发展到三维产品建模,随之也就产生了三维线框造型、曲面造型以及实体造型技术。而如今参数化及变量化设计思想和特征造型则代表了当今CAD技术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CAD绘图软件都是用固定的尺寸值定义几何元素,要进行图面修改只有删除原有的线条后重画,而新产品的打样设计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多次的修改,进行零件形状和尺寸的综合协调、优化,而且大多数设计工作都是在原有设计基础上的改进。因此,新的CAD系统都增加了参数化和变量化设计模块,使得产品的设计图可以随着某些结构尺寸的修改和使用环境的变化而自动修改图形,这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减轻设计工作量。
参数化设计一般是指设计对象的结构形状比较定型,可以用一组参数来约定尺寸关系,参数的求解较简单,参数与设计对象的控制尺寸有显式对应关系,设计结果的修改受尺寸驱动。生产中最常用的系列化标准件就是属于这一类型。变量化设计(Variationaldesign)是指设计对象的修改需要更大的自由度,通过求解一组约束方程来确定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约束方程可以是几何关系,也可以是工程计算条件,设计结果的修改受到约束方程驱动。变量化设计允许尺寸欠约束的存在,这样设计者便可以采用先形状后尺寸的设计方式,将满足设计要求的几何形状放在第一位而暂不用考虑尺寸细节,设计过程相对宽松。变量化设计可以用于公差分析、运动机构协调、设计优化、初步方案设计选型等,尤其在做概念设计时更显得得心应手。
谈到变量化设计,就不能不提及美国SDRC公司的VGX技术。VGX是VariationalGeometryExtended(超变量化几何)的缩写,是变量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思想最早体现在SDRC公司的软件产品I-DEASMasterSeries第一版的变量化构图中。VGX技术为CAD软件带来了空前的易用性,设计人员可以非常直观地、实时地进行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操作和修改,而且只需在一个主模型中,就可以动态地捕捉设计、分析和制造的意图并一气呵成地进行操作。VGX技术极大地改进了交互操作的直观性及可靠性,从而使CAD软件更加易于使用,富有效率。
特征造型是CAD建模方法的一个新里程碑,它是在CAD/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达到一定的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程度的历史进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过去的CAD技术从二维绘图起步,经历了三维线框、曲面和实体造型发展阶段,都是着眼于完善产品的几何描述能力,亦即只描述了产品的几何信息;而特征造型则是着眼于更好地表达产品完整的功能和生产管理信息,为建立产品的集成信息模型服务。特征(feature)在这里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兼有形状和功能两种属性,它包括产品的特定几何形状、拓扑关系、典型功能、绘图表示方法、制造技术和公差要求。特征造型技术使得产品的设计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设计人员的操作对象不再是原始的线条和体素,而是产品的功能要素。特征的引用直接体现了设计意图,使得建立的产品模型更容易为人理解和组织生产,为开发新一代的基于统一产品信息模型的CAD/CAPP/CAM集成系统创造了前提。
(2)CAD的数据交换格式及标准化(DXF格式、IGES格式及STEP标准)
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以及各行业CAD应用的不断深入,CAD标准化工作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CAD标准化工作作为高新技术标准化的一部分,在CAD技术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国家科委工业司和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司于'八五'期间共同发布了《CAD通用技术规范》,规定了我国CAD技术各方面的标准,而其中CAD数据交换问题是CAD广泛应用后各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CAD数据的急剧膨胀,而不同的CAD系统产生的数据文件又采用不同的数据格式,甚至各个CAD系统中数据元素的类型也不尽相同,这种状况潜在地阻碍了CAD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所以,如何能使企业的CAD技术信息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标准化所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目前,在微机和工作站上用于数据交换的图形文件标准主要有:AutoCAD系统的DXF(DataExchangeFile)文件,美国标准IGES(InitialGraphicsExchangeSpecification即初始图形交换规范)及国际标准STEP(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其他一些较为重要的标准还有:在ESPRIT(欧洲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规划)资助下的CAD-I标准(仅限于有限元和外形数据信息);德国的VDA-FS标准(主要用于汽车工业);法国的SET标准(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等等。
AutoCAD的DXF文件是具有专门格式的ASCII码文本文件,它比较好读,易于被其它程序处理,主要用于实现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与AutoCAD系统的连接,或其他CAD系统与AutoCAD之间的图形文件交换。由于AutoCAD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极为广泛,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所以它的数据文件格式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DXF图形数据交换文件为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由于DXF文件开发较早,从现在的目光来看,它当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它不能描述产品的完整几何模型,难以进一步发展;其信息定义不完整,它仅保留了原有系统数据结构中的几何和部分属性信息,而大量的拓扑信息已不复存在;其信息描述方面也有许多缺陷,致使一些信息量过分冗长;文件格式比较复杂,而且也不尽合理。所以,Autodesk公司近来强调了用二进制的DWG和网络上的DWF格式作为它的数据传输标准,但二者的格式都不公开,因此很难再作为工业标准为其他CAD系统所利用。
IGES标准最早是ANSI于80年代初制定的,是建筑在波音公司CAD/CAM集成信息网络、通用电气公司的中心数据库和其他各种数据交换格式之上。其最初版本仅限于描述工程图纸的几何图形和注释,随后又将电气、有限元、工厂设计和建筑设计纳入其中。1988年6月公布的IGES4.0又吸收了ESP中的CSG(ConstructiveSolidGeometry,意译为体素构造法)和装配模型,后经扩充又收入了新的图形表示法、三维管道模型以及对FEM(有限元模型)功能的改进。而B-rep(边界表示法)模型则在IGES5.0中定义。然而,IGES在文件结构中却又不合理地定义了直接存取的指针系统。其在应用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有:
数据文件过大,数据转换处理时间过长;
某些几何类型转换不稳定;
只注意了图形数据转换而忽略了其他信息的转换。
尽管如此,IGES仍然是目前为各国广泛使用的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我国于1993年9月起将IGES3.0作为国家推荐标准。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STEP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属技术委员会TC184(工业自动化系统技术委员会)下的“产品模型数据外部表示”(ExternalRepresentationofProductModelData)分委员会SC4所制订的国际统一CAD数据交换标准。所谓产品模型数据是指为在覆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而全面定义的产品所有数据元素,它包括为进行设计、分析、制造、测试、检验和产品支持而全面定义的零部件或构件所需的几何、拓扑、公差、关系、属性和性能等数据,另外,还可能包含一些和处理有关的数据。产品模型对于下达生产任务、直接质量控制、测试和进行产品支持功能可以提供全面的信息。
STEP为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内规定了惟一的描述和计算机可处理的信息表达形式。这种形式独立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系统,并能保证在多种应用和不同系统中的一致性。这一标准还允许采用不同的实现技术,便于产品数据的存取、传输和归档。STEP标准是为CAD/CAM系统提供中性产品数据而开发的公共资源和应用模型,它涉及到了建筑、工程、结构、机械、电气、电子工程及船体结构等无所不包的所有产品领域。在产品数据共享方面,STEP标准提供四个层次的实现方法:ASCII码中性文件;访问内存结构数据的应用程序界面;共享数据库以及共享知识库。无疑,这将会给商业和制造业带来一场大变革,而且STEP标准在下述几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一是经济效益显著;二是数据范围广、精度高,通过应用协议消除了产品数据的二义性;三是易于集成,便于扩充;四是技术先进、层次清楚,分为通用资源(子标准40系列)、应用资源(子标准100系列)和应用协议(子标准200系列)三部分。如今,STEP标准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CAD数据文件交换全球统一标准,许多国家都依据STEP标准制订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我国STEP标准的制订工作由CSBTSTC159/SC4完成,STEP标准在我国的对应标准号为GB16656。STEP标准存在的问题是整个体系极其庞大,标准的制订过程进展缓慢,数据文件比IGES更大。目前商用CAD系统提供的STEP应用协议还只有AP203“配置控制设计”,内容包括产品的配置管理、曲面和线框模型、实体模型的小平面边界表示和曲面边界表示等以及AP214“汽车机械设计过程的核心数据”两种。
三、国内CAD市场状况及CAD/CAM主流软件产品
1.概述
我国自6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CAD软件以来,经过'六五'、'七五'、'八五'的成果积累,CAD软件产业在建筑、石化、轻工、造船、机械、电子等行业,以及二维参数化绘图、有限元分析、曲面造型和数控加工编程等方面都已经初具规模,成绩显著,而其中建筑CAD软件已经在国内占据统治地位,比较有名的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ABD建筑、结构、设备系列软件及BICAD民用建筑结构集成化CAD系统,还有它的PKPM系列建筑工程软件以及北京华夏正邦科技有限公司的德赛建筑装修软件系列。我国目前推出的自主版权CAD软件基本上都是微机版本,价格合适,而且符合我国设计人员的设计习惯,虽然与国外同类CAD软件相比,在资金投入、商品化包装以及企业的集团化规模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仍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下面对目前国内市场上主要的CAD/CAM产品作一介绍。
2.引进的国外主要软件
(1)AutoCAD及MDT
AutoCAD系统是美国Autodesk公司为微机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它基本上是一个二维工程绘图软件,具有较强的绘图、编辑、剖面线和图案绘制、尺寸标注以及方便用户的二次开发功能,也具有部分的三维作图造型功能。它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CAD软件,占整个世界个人微机CAD/CAE/CAM软件市场的37%左右,是诸多微机CAD软件的佼佼者,把其他微机CAD软件,如Cadkey、EagleCAD、CAD-Plan等等远远地抛在后面。如今AutoCAD已经推出了R14版本,并且有中文化的最新版本面市。
MDT(MechanicalDesktop)是Autodesk公司在机械行业推出的基于参数化特征实体造型和曲面造型的微机CAD/CAM软件,据称目前已经装机2万余套,MDT的用户主要有:中国一汽集团、荷兰菲利浦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美国休斯公司等等。
(2)Pro/Engineer
Pro/Engineer系统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TechnologyCorporation简称PTC)的产品,它刚一面世(1988年),就以其先进的参数化设计、基于特征设计的实体造型而深受用户的欢迎,随后各大CAD/CAM公司也纷纷推出了基于约束的参数化造型模块。此外,Pro/Engineer一开始就建立在工作站上,使系统独立于硬件,便于移植;该系统用户界面简洁,概念清晰,符合工程人员的设计思想与习惯。Pro/Engineer整个系统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上,具有完整而统一的模型,能将整个设计至生产过程集成在一起,它一共有20多个模块供用户选择。基于原因,Pro/Engineer在最近几年已成为三维机械设计领域里最富有魅力的系统,其销售额和用户群仍以最快的向前发展,而且PTC公司不久前又将Computervision(简称CV)公司收购于旗下,更加壮大了PTC的实力。
(3)I-DEASMasterSeries5
I-DEASMasterSeries是美国SDRC(StructuralDynamicsResearchCorporation)公司自1993年推出的新一代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也是SDRC公司在CAD/CAE/CAM领域的旗舰产品,并以其高度一体化、功能强大、易学易用等特点而著称。I-DEASMasterSeries5于今年6月20日在美国首次展示,其最大的突破在于VGX技术的面市,极大地改进了交互操作的直观性和可靠性。另外,该版本还增强了复杂零件设计、高级曲面造型以及有限元建模和耐用性分析等模块的功能。在我国,正式使用I-DEASMasterSeries软件的用户已经超过400家,居于三维实体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的主导地位。由于SDRC公司早期是以工程与结构分析为主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工程分析是该公司的特长。SDRC公司近期还集中了优势力量大力加强数控加工功能的开发。
(4)CATIA
CATIA系统是法国达索(Dassault)飞机公司DassaultSystems工程部开发的产品。该系统是在CADAM系统(原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开发,后并入美国IBM公司)基础上扩充开发的,在CAD方面购买原CADAM系统的源程序,在加工方面则购买了有名的APT系统的源程序,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商品化的系统。CATIA系统如今已经发展为集成化的CAD/CAE/CAM系统,它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管理以及兼容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接口,并拥有20多个独立计价的模块。该系统的工作环境是IBM主机以及RISC/6000工作站。如今CATIA系统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拥有近2000家用户,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的波音777飞机便是其杰作之一。
(5)EUCLID
EUCLID软件是法国MATRA公司信息部的产品,它是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为英法联合研制的协和号超音速客机而开发的软件。该软件具有统一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数据库,在三维实体、复杂曲面、二维图形及有限元分析模型间不需作任何数据的转换工作。由于数据是彼此引用,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所以用户在修改某部分设计时,其他相关数据会自行更新。该软件主要在SGI、DEC、Sun和HP工作站上运行,据称现在近40个国家中有1200家的用户,其主要用户有:法国MATRA公司、雷诺汽车公司、YEMA公司,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大众/奥迪汽车公司,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日本Nissan汽车公司、NEC公司,瑞士OMEGA手表公司等。
(6)Unigraphics(UG)
UG起源于美国麦道(MD)公司的产品,1991年11月并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EDS分部。如今EDS是全世界最大的信息技术(IT)服务公司,UG由其独立子公司UnigraphicsSolutions开发。UG是一个集CAD、CAE和CAM于一体的机械工程辅助系统,适用于航空航天器、汽车、通用机械以及模具等的设计、分析及制造工程。该软件可在HP、Sun、SGI等工作站上运行,自称安装总数近3万台。UG采用基于特征的实体造型,具有尺寸驱动编辑功能和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了CAD、CAE、CAM之间无数据交换的自由切换,它具有很强的数控加工能力,可以进行2轴~2.5轴、3轴~5轴联动的复杂曲面加工和镗铣。UG还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GRIP、UFUNG、ITK,允许用户扩展UG的功能。UG自90年初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装机2000台套左右。
(7)SolidWorks
SolidWorks是一套基于Windows的CAD/CAE/CAM/PDM桌面集成系统,是由美国SolidWorks公司于1995年11月研制开发的,其价格仅为工作站CAD系统的四分之一。该软件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可动态模拟装配过程,它采用基于特征的实体建模,自称100%的参数化设计和100%的可修改性,同时具有中英文两种界面可供选择其先进的特征树结构使操作更加简便和直观。该软件于1996年8月由生信国际有限公司正式引入中国,由于其基于Windows平台,而且价格合理,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国内开发的主要软件
(1)PICAD
PICAD系统及系列软件是中科院凯思软件集团及北京凯思博宏应用工程公司开发的具有自主版权的CAD软件。该软件具有智能化、参数化和较强的开放性,对特征点和特征坐标可自动捕捉及动态导航;系统提供局部图形参数化、参数化图素拼装及可扩充的参数图符库;提供交互环境下的开放的二次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任意增加功能或开发专业应用软件。PICAD是国内商品化最早、市场占有率最大的CAD支撑平台及交互式工程绘图系统,自从1991年推出中国第一个商品化的二维CAD系统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PICAD的用户已经遍及各行业及各省市,至1997年底装机已近8000套。
(2)高华CAD
北京高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是由清华大学和广东科龙(容声)集团联合创建的高技术企业,其总部位于清华大学。高华CAD系列产品包括计算机辅助绘图支撑系统GHDrafting、机械设计及绘图系统GHMDS、工艺设计系统GHCAPP、三维几何造型系统GHGEMS、产品数据管理系统GHPDMS及自动数控编程系统GHCAM。高华CAD也是基于参数化设计的CAD/CAE/CAM集成系统,是全国CAD应用工程的主推产品之一,其中GHGEMS5.0曾获第二届全国自主版权CAD支撑软件评测第一名。如今,高华CAD软件已为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采用,其装机量据称已经超过一万套。
(3)清华XTMCAD
清华XTMCAD是清华大学机械CAD中心和北京清华艾克斯特CIMS技术公司共同开发的基于Win95和AutoCADR12及R13二次开发的CAD软件。它具有动态导航、参数化设计及图库建立与管理功能,还具有常用零件优化设计、工艺模块及工程图纸管理等模块。作为Autodesk注册认可的软件增值开发商,可直接得到Autodesk公司的技术支持,其优势体现在对CIMS工程支持数据的交换与共享上。
(4)开目CAD
开目CAD是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开发的具有自主版权的基于微机平台的CAD和图纸管理软件,它面向工程实际,模拟人的设计绘图思路,操作简便,机械绘图效率比AutoCAD高得多。开目CAD支持多种几何约束种类及多视图同时驱动,具有局部参数化的功能,能够处理设计中的过约束和欠约束的情况。开目CAD实现了CAD、CAPP、CAM的集成,适合我国设计人员的习惯,是全国CAD应用工程主推产品之一。
关于[(普泰克智能科技)普泰克智能科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普泰克智能科技、普泰克智能科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